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近年来,三国猛将的武评屡屡引发争议。

有的是正常范围的讨论,有的则是角度清奇,还有的似乎有些哗众取宠。

比如,有些观点认为:张郃武艺不逊赵云。



这主要体现在穰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这两次对决。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但细读《三国演义》原著,这些论断往往存在细节误读。

穰山之战:疲兵破阵的含金量



建安五年穰山突围,是检验赵云战力的关键战例。

彼时刘备遭曹操三路夹击,赵云在昼夜激战后,先与许褚、李典、于禁车轮鏖战。原著特别强调赵云是从天黑杀到天明,体力已濒临极限。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以逸待劳拦路的张郃,赵云也是三十回合就打得他拨马败走。

有观点认为张郃是“诈败诱敌”,因为后续有提到张郃守住关隘让赵云差点出不去。



但文本细节揭示真相:注意,张郃与高览是采取“前后夹攻”战术包围刘备和赵云的。若张郃真有胜算,何需高览配合?

更关键的是,当刘备被高览围困时,赵云单骑冲阵,一枪挑翻高览——这证明赵云在极度疲惫状态下仍具秒杀河北名将的实力。

试问若张郃真能抗衡赵云,何至于三十合败退?他直接击败赵云不是更好?这样刘备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长坂坡:绝境中的战神本色

建安十三年长坂坡之战,赵云怀抱阿斗连斩五十余将的传奇,常被断章取义。有读者抓住“红光罩体”的描写质疑其实力,但细究原文可知:

1. 遭遇张郃前,赵云已经过一顿冲杀。

2. 与张郃“战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3. 马陷土坑时,“忽然一道红光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



需注意三点:其一,赵云此时体力消耗远超穰山之战其二,“不敢恋战”是因肩负救主重任,非武力不济,赵云虽武力强于张郃,但后者也绝非能被速杀的菜鸡,因此,没理由花费几十回合去拼个机会斩杀张郃,否则被重兵包围,那可真是插翅难飞;其三,张郃追击时,赵云人马合一的超凡战力展现无遗。

曹操在景山顶观战时感叹“真虎将也”,而张郃在后续汉水之战中见赵云即"心惊胆战",足见震慑之深。孰强孰弱,不用赘言了吧。



战力对比:全方位碾压的铁证

除上述两战,原著中还有两处关键证据:

1. 汉水救黄忠

赵云单骑冲阵,如入无人之境,枪法若舞梨花,张郃与徐晃两大名将竟“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老罗已经给他俩明确是“不敢”而非“不想”、“不愿”。若张郃真能匹敌赵云,何至于联手徐晃仍避战?



2. 乌林突围战

曹操败走赤壁时,于乌林遭遇赵云。赵云独战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屑于追击。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俩联手,也难挡赵云锋芒。

3. 战绩含金量

赵云职业生涯斩杀有名有姓的武将达24人,包括麹义、高览、朱然等,而张郃仅击杀过雷铜。在顶级武将交锋中,赵云与文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而张郃二十合败于马超,跟张飞打那么多回合还是被军令状逼出来的潜力,差距立判。



结语

评判武将武力,需立足原著细节,综合考量体力状态、作战目标、战场环境。

赵云在极端劣势下屡破张郃防线,而张郃面对赵云始终未占上风。张郃这老匹夫,拿头碰瓷常山赵子龙呢?

所谓“张郃武艺不输赵云”之说,实乃忽视文本逻辑的误读,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读三国贵在细品原著,方不负这部经典的深邃匠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在你看来,张郃最多能扛住赵云多少回合呢?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