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他的大作《交易的艺术》中提出交易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提出惊人的目标:设定一个远高于对方预期的目标,让对手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
2、大肆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这个目标,让更多人知道并关注这个交易,进一步巩固第一步的成果。
3、决策反复摇摆:在决策过程中反复修改条件,让对手无法预测你的真实意图,从而施加压力。
4、获得直观的结果:在对手感到压力并急于达成交易时,提出次优条件,迫使对方接受,从而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

毫无疑问,早在八年前,每一个国家的智囊团都精心研读过这本书,也就是说,这个“艺术”不再是独门技艺,而是公开的流程。

川普的关税战,就是完全按照这个流程走的。

但在中国这儿卡了壳,不好使。因为中国采取了硬刚的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根本不上牌桌的做法让川普方寸大乱。

如果双方都陷入死局,中国的外贸和制造企业会遭受巨大压力,但传递到全社会,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美国则不一样,物价瞬时上涨,替代进口远水解不了近渴,制造业回流遥遥无期,美国遭受的压力比中国大得多。

所以美国必定会率先做出妥协。

事实上川普也做出了妥协,先行豁免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所谓“对等关税”。

老实说,川普的“交易艺术”不过如此,他的艺术更多带有基于实力的霸凌色彩——这种交易方式已经不是当代社会的主流。

他老了。

我感到后怕的一个设想是:如果川普有勇气改变自己的交易风格,一上来给全世界增加10%的关税,但随后给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打八折,只有我们的10%不变,因为川普就是要在美国选民面前显示对中国的强硬姿态……这样操作会有什么结果?

结果大概是全球一下子绷住了,下一步根本不知道怎么走。

甚至我们都很难办,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估计最终还是答应下来,因为我们确信有能力消化那2%的不平等关税差。

毕竟胡锡进老师说过,“都发钱等于都没发钱”,那么,很自然,“都征税等于都没征税”。

美国的确有着极低的关税,美国的确是世界上最大最肥美的消费市场,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基本事实。

如果美国不那么“贪嗔痴”,不那么“翻云覆雨”,用“钝刀子割肉”会有更多斩获。

被钝刀子割,那才叫痛。


图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