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亚目—叩头虫下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鞘翅目

多食亚目

叩头虫下目

叩头虫下目(学名:Elateriformia),又名叩甲下目或菊虎下目,是鞘翅目多食亚目之下一个昆虫纲的下目级分类单元。叩甲总科及吉丁科为本下目最庞大的两个科,分别有过万及超过1.5万个已描述的物种。


1.下属总科

吉丁虫总科(Buprestoidea)

圆刺虫总科〈丸甲总科〉(Byrrhoidea)

长花蚤总科〈花甲总科〉(Dascilloidea)

叩头虫总科〈叩甲总科〉(Elateroidea)

鲣栉虫总科〈皮蠹总科〉(Dermestoidea)

圆花蚤总科(Scirtoidea)

泥虫总科〈泥甲总科〉(Dryopoidea)

2. 圆刺虫总科〈丸甲总科〉

圆刺虫总科(学名:Byrrhoidea)又称丸甲总科,下辖数个鞘翅目科级分类元,大多数的成员都是水生或半水生,其他习性类似的甲虫还有牙虫总科(Hydrophiloidea),其包含了大部分多食亚目下丸甲总科外的水生甲虫,水甲总科与丸甲总科早期属于同一个总科:泥甲总科(Dryopoidea),泥甲总科现已废除。本总科大部分的成员体型微小(小于1公分),且大部分为深棕色或黑色。

(1)下属科

丸甲科(Byrrhidae)

扇角甲科〈细栉角虫科〉(Callirhipidae)

水獭泥甲科(Lutrochidae)

(2)扇角甲科〈细栉角虫科〉

扇角甲科(学名:Callirhipidae),又称作细栉角虫科,隶属于鞘翅目丸甲总科,幼虫以腐朽木材为食,成虫主要为夜行性且具有趋光性,日间偶尔可观察到停栖于死亡的树干的个体。全球共计10属(含亚属阶元)175种(含亚种阶元),于1924年由 Emden 描述发表。细栉角虫为中型的甲虫,体长介于 9–27 mm,体态修长,体长约为体宽的 2.7–3.3 倍,雄虫的触角发达,触角小节 3–11 具细长的分枝,而雌虫的触角小节 3–11 则呈梳状。


本科模式属细栉角虫属(英语:Callirhipis)(Callirhipis)由 Latreille 于1829年发表,随后被置于蝉寄甲科(英语:Rhipiceridae),Emden(1924)将细栉角虫处理为蝉寄甲科下的一个族级分类群,然而 Forbes (1926) 基于后翅翅脉特征将细栉角虫类(细栉角虫属和锯齿栉角虫属(英语:Zenoa))转移到角胸泥虫科(英语:Eulichadidae),Böving & Craighead 以幼生期特征重新检视细栉角虫与蝉寄甲间的关,将两类群处理为不同的科别,然而独立成科的分类处理在当时未获普遍接受,直至 Crowson 再次重新提出细栉角虫与蝉寄甲应视为不同的科别,而2018年的分子亲缘研究也证实两个类群分属不同的总科。

目前对本科所使用的中文俗名有“栉角虫科”和“细栉角虫科”两者,其中栉角虫的中文科级俗名可追溯至三轮勇四郎于1920至1930年代间的著作,三轮勇四郎文中以“栉角虫”称呼本科的 Horatocera niponica Lewis, 1895,但当时仍普遍将细栉角虫视为蝉寄甲科(英语:Rhipiceridae)(Rhipiceridae)的成员,可见这个译名起初是用来指称蝉寄甲而非细栉角虫类。此中文俗名也为1994年中华昆虫学会出版的〈昆虫纲科以上学名中名对照表名录〉所接受,同时以“细栉角虫科”称呼本科。另一方面,使用“蝉寄甲”(或羽角甲)一名代指“Rhipiceridae”此一类群。

于是“栉角虫科”一名,同时可能代表本科,也可能是指“Rhipiceridae”。为了解决沟通上的混乱问题,萧昀(2018)建议以细栉角虫及蝉寄甲科分别作为Callirhipidae 及 Rhipiceridae 的中文科级俗名。

3. 长花蚤总科〈花甲总科〉

长花蚤总科(学名:Dascilloidea)又称花甲总科:约1080种。

(1)形态

后足基节扩大或片状,盖住腿节,若不明显,则触角端部3节特别长,跗节最末1节长于其余各节之和。

(2)下属科

花甲科(Dascillidae)

沼甲科( Scirtidae)

羽角甲科(Rhipiceridae)

(3)花甲科

花甲科(学名:Dascillidae),鞘翅目多食亚目之下一个科。

①形态

幼虫蛴螬形,无单眼,触角3节,较长,腹部第10节位于第9节之下。

②生物学

成虫多访花,幼虫土中生存,取食植物根部,也有个别类群幼虫水生。我国南方有些大型种类有强趋光性。

③分类及分布

全世界已知近300种,中国记录有15属40种,如角花甲Paralichas pectinatus Kiesenwett。

(4)沼甲科

沼甲科(学名:Scirtidae),鞘翅目多食亚目之下一个科。


①形态

体长2—10mm;身体卵圆形,背面隆凸;头小,可折于前胸背板下;复眼侧下方有隆突带触角11节,丝状;前胸背板横宽,侧缘圆弧状;鞘翅两侧圆形;后翅2条臀脉;跗节5-5-5,第4节双叶状。

幼虫头小,触角长,多节,每侧单眼2—3个;上颚端具1大齿;下颚内外颚叶明显;具臀鳃。

②生物学

成虫陆生,幼虫多发现于静水或流水中。

③分类及分布

全世界已知近600种,中国记录仅9种,隶于2属。代表性如赤背沼甲Scirtes rufonotatus Pic。

(5)羽角甲科

羽角甲科(学名:Rhipiceridae),鞘翅目多食亚目之下一个科。

①形态

体长10—25mm;体色多为红褐色或赤褐色;头小,触角特化,雄虫为羽角状,雌虫栉状;前胸背板近似三角形;鞘翅长,到端部缩狭;前、中足基节锥状,前足有大型亚基节;跗节5-5-5,具爪间突。

幼虫头小,无单眼,触角1节,足退化,无尾突。

②生物学

成虫、幼虫均植食性,为害杉木等植物。

③分类及分布

世界已知180多种,多属热带分布,中国已知3属6种,如Sandalus nigripenis Pic,分布于云南。

4.圆花蚤总科

圆花蚤总科(学名:Scirtoidea),是鞘翅目多食亚目之下一个总科。

下属科:

拳甲科(Clambidae)

伪圆花蚤科(Eucinetidae)

圆花蚤科( Scirtidae)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