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德国十一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柏林、汉堡、不来梅、莱比锡和慕尼黑等地工人和士兵也相继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9日,柏林数十万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了整个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人艾伯特和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对内保护私有制,对外敌视苏维埃俄国。
12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出席会议的485名代表中,左派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只有10名。大会通过翌年1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之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国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权力。
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召开代表大会。30日,成立德国共产党。
1919年1月5日,为抗议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独立社会民主党人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首都工人举行示威游行。第二天,示威发展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参加群众达50万人。德国共产党坚定地领导这场战斗。11日,政府军队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惨遭杀害。2月,政府在魏玛召开国民会议,艾伯特当选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19年4月13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众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5月2日,反动军队占领慕尼黑,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M.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这个协定的签订宣告了德、奥、土、保同盟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召开和会。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此后,战胜国同德国原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缔结和约。
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条约构成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在第一世界大战后长期影响着欧洲以至世界的局势的发展。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获胜利,但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火种。但是,由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政治史已掀开了新的一页。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