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长庆采油三厂千里油区突发近年罕见的强劲沙尘暴,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狂风裹挟着黄沙横扫宁夏、陕北片区,野外能见度骤降至100米以下。面对极端天气的突袭,采油三厂各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广大干部员工进入“战时”状态,加强岗位值守巡查,加速风险隐患排查,加快生产自救节奏,与时间赛跑,与风沙鏖战,全力保障原油生产平稳受控运行。

“今日油区持续有5级以上大风,暂停吊装、登高、室外动火作业。大家在外行走时一定要远离大树、枯树、广告牌等存在高空坠物伤人的风险区域!”大水坑作业区安全员李凯在早会时提醒道。

大风降温,扬沙浮尘为各项作业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在接到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后,各作业区通过早会、班前会对员工进行警示提醒,要求全员时刻紧绷“安全弦”,加强值班值守力量,加密巡检次数和检查力度,开展灾害天气隐患排查,努力将特殊天气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五里湾一区柳90-32增压站点,狂风黄沙向着岗位员工苏方平扑面而来,虽然能见度不足百米,但是在发现外输压力变动时,他立即对油井进行拉网式摸排。阵阵大风中,苏方平的工衣被吹得紧紧贴在身上,沙粒无孔不入,钻进他的耳朵、鼻孔,就连紧紧闭着的嘴里也不知何时已经钻进了不少沙子。针对发现的问题,苏方平及时将设备数据回传,值班干部立即行动,仔细检查数字化设备的运行情况,认真查看数据传输各个环节,排查电参、RTU故障,最终在35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原因,并进行了整改,确保了油井的安全运行。

下午15时,红井子作业区黄138中心站笼罩在一片黄茫茫的沙海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土腥味。副队长杨有斌和同事张录田正在站内进行巡检,“今天这个天气,咱们更要仔仔细细地排查设备和管线,不能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一旁的指示牌被风刮得咯吱作响,杨有彬提高音量大声说道。查看压力、排查三项运行、记录设备运转情况,检查加热炉温度……平时半小时的巡检流程,今天却足足花了一个小时,尽管已经被吹成了“土人”,但他们依旧坚持着走完全程巡检线路。

风沙呼啸为令,猎猎作响的党员突击队旗帜也成为各个生产现场最醒目的坐标。“任站长,这沙尘暴吹得都睁不开眼睛了,今天怕是干不完了?”“大家再坚持一下,把这最后一道防护坝打完,今天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明天进行下一个井场。”五里湾第二采油作业区南三党支部正组织“党员突击队”在柳83-51扩井场开展井场低洼地带搭筑防洪土坝等一系列防汛工作。顾不上风沙汹涌突袭,站长任秉贵眯着眼一边回答员工的问题,一边忙碌地挥动着手里的铁锹。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风天气,柳83-51扩的党员干部迎难而上,逆“沙”而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完成了30余米,4道防洪坝的搭筑。

在桐寨作业区塞392中心站靖二增压站,监控室的一通电话让值班党员朱小明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塞399-28井组回压异常!”收到消息的他系紧安全帽带,拿起F扳手,这个有着22年党龄的老师傅逆风冲向阀组区。砂砾像刀子般抽打着脸颊,他凭着肌肉记忆精准完成流程倒改。刚处理完井组回压,对讲机又传来外输温度预警。来不及掸去工服上的沙土,他弯腰顶着狂风二次出征——加热炉被沙尘暴熄灭了!经过三次尝试终于成功点火。狂沙可以卷走绿意,但朱小明的身影却如同沙漠中的胡杨树般坚韧不拔。

在这场与风沙的鏖战中,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干部员工用“铁脚板”丈量安全防线,以“硬肩膀”扛起上产重任,把“战天斗地”的豪情熔铸进执着坚守中。风过天晴,在这片被黄沙洗礼过的土地上,攻坚上产的旗帜更加鲜艳,采三人的奋斗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通讯员 史慕珂)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