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陶继阳做客《医生说》节目,和您一起聊聊春季“药”知道。
春风一吹,蒲公英冒了头,艾草发了芽,连中药柜里的茯苓、枸杞都仿佛沾了灵气。但您可知道?这些大自然馈赠的“药宝贝”,既是养生法宝,也可能是健康刺客——生附子要规范炮制后才能化毒为药,否则秒变“心脏杀手”;何首乌炮制不到位,养发不成反伤肝;就连路边随手摘的香椿,焯水少一步都可能亚硝酸盐超标!
老祖宗说“是药三分毒”,但现代人总爱把中药当“无害养生茶”。其实从《神农本草经》到青蒿素提取成功,中药的奥义就两条:懂它的脾气,守它的规矩。这个春天,咱们既要学会用玫瑰花疏肝、茯苓祛湿,更要明白——不会驯服药性的人,可能反被药性所伤。
1
什么是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或制成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饮片(Chinese herbal pieces)指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其临床应用形式有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等。
2
中药真的“安全无副作用”吗?
经常看到有些保健品被宣称是“天然制剂、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副作用,就有许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没有毒副作用的”,甚至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些患者甚至将中药当成保健品长期服用。但是《神农本草经》就有表述:“药者,毒也。”
毒性中药: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毒性中药主要是《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28种中药。代表品种:生附子、生川乌(乌头碱)、生巴豆(巴豆油、毒蛋白)、生马钱子(士的宁)。
有毒中药饮片:有一定的毒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尚有一定差距,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死亡的中药饮片。代表品种:制马钱子、米炒斑蝥、巴豆霜、制川乌、炮附片、淡附片。
3
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中药饮片由中药材炮制而成,在中医临床中作用关键。中药炮制旨在增效减毒,比如生地黄清热凉血,炮制成熟地黄后滋阴补血功效增强;生川乌毒性强,炮制后毒性降低,能安全发挥药用价值。使用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既有助于发挥药效,又能保障用药安全,对提升疗效意义重大。而用其煎煮汤剂时,严格遵循煎煮规范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药效和用药安全。
4
从选锅到服用:中药煎服全指南
中药汤剂是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剂型。煎药和储药器具宜选砂锅、搪瓷锅等,禁用铝、普通塑料和易腐蚀器具。
煎药前勿清洗中药,用冷水浸泡不少于30分钟,加水量为饮片重量7 - 12倍或浸过药面2-5厘米。一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不少于30分钟,解表等类药物煮沸后再煎小于30分钟,滋补类药物煮沸后文火慢煎大于30分钟,煎后过滤。二煎加水量少于一煎,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不少于20分钟,煎液与一煎混合分两次服,煎药时注意搅拌防溢、控时控火防干锅焦糊。
特殊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先煎药物先煮超2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后下药物在煎煮结束前投入;贵细饮片另煎;胶类等烊化;部分药物需包煎。
5
春季适合的药膳及代茶饮推荐
春季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中医认为此时肝气旺盛,易出现肝火上升、脾胃虚弱、湿气内滞等问题。以下药膳及代茶饮结合春季养生特点,帮助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滋阴润燥,适应季节变化。
一、药膳推荐
1. 茯苓山药排骨汤
食材:茯苓20g、鲜山药200g、排骨300g、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后与茯苓、生姜同煮1小时,加入山药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茯苓健脾祛湿,宁心安神,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
适用人群:脾虚湿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腻)、易疲劳者。
2. 玫瑰花红枣茶炖银耳
食材:玫瑰花10g、红枣6颗、银耳20g、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后与红枣炖煮至胶质析出,加入玫瑰花焖5分钟,加冰糖。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调经;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适用人群:肝郁气滞(情绪低落、经前乳房胀痛)、阴虚燥热者。
二、代茶饮推荐
1. 菊花决明子茶
食材:菊花10g、决明子15g、枸杞10g。
做法:沸水冲泡,焖10分钟饮用。
功效: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菊花+枸杞:平肝降火,缓解眼疲劳。
适用人群:肝火上炎(头痛、目赤、便秘)、熬夜者。
2. 陈皮山楂茶
食材:陈皮5g、山楂10g、茯苓10g。
做法:食材洗净,沸水冲泡或煮10分钟。
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适用人群:脾胃积滞(腹胀、消化不良)、痰湿体质者。
春季养生应以“疏肝”为核心。通过药膳与代茶饮的合理搭配,既可顺应自然节气,又能调理体质,预防春季常见不适。建议根据个人体质灵活调整,必要时咨询中医师。
文字:程鹰
编辑: 赵家祥
统筹: 马松林、李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