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也有为儿子上学而头疼不已的时候。
1963年的高考成绩出来,贺龙的独子贺鹏飞一脸沮丧:“文化分只差一点,就能考上清华。”贺龙听见后,说道:“我去学校找个人。”
可令贺鹏飞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带回来的不是好消息……
严格家教
1946年,贺鹏飞出生了!
彼时,贺龙年过半百,老来得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带着儿子专门看望了老友关向应。对方是满族人,也是一名知识分子,此时积劳成疾,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关向应问贺龙:“孩子取名字了吗?”
贺龙回答:“说叫雨生,还没正式定下来呢!你文采好,给取一个吧!”
关向应知道,这是老友在宽慰自己,而他也没有推辞:“叫鹏飞吧!”贺龙一向以抗金名将岳飞为榜样,所以,他取了岳飞表字“鹏举”里的“鹏”字和“飞”字。
贺龙连连称赞。
不久后,关向应病故,而带着好友愿望的贺鹏飞,正平安长大着!
当时,抗日战争胜利,但不久后内战开始,不过,贺鹏飞跟其他革命者子女一样,住在延安的小院里,而贺龙下命令:不允许区别对待。别的孩子玩什么,他的儿子贺鹏飞也玩什么。
甚至,贺鹏飞从小到大的衣服,都是父亲贺龙的旧衣服改小了给他穿。
那时,他最常从父亲口中听到的话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的父亲是贺龙。”
一次,贺鹏飞踢球时不小心摔倒骨折,周围人建议贺龙立马开车将孩子送到医院,但贺龙却坚决反对:“组织分配给我的小汽车是工作用的,都拿来做私事,工作还做不做了?”
贺龙的悉心栽培,也让贺鹏飞学有所成,1963年考入了清华附中,并且参加了中国共青团。以他的成绩,考上大学绰绰有余,但他却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清华。
“父亲教育我们,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想读更多书,为建设祖国贡献更多的力量。”
可是,高考成绩却让贺鹏飞失望至极,贺龙安慰儿子:“我到学校找个人问问!”
他虽然疑惑,但见父亲如此上心,猜测父亲是担心自己难受,所以走后门去了。
没想到,贺龙带回的消息却与他的猜想截然相反。
不负所托
“再复读一年吧!”
原来,贺龙并非是套近乎、走人情,将儿子加塞到当年的录取生之中,而是咨询落榜复读生的相关事宜。
他专门找到了学校领导,领导也以为他是走后门,表示“可以开绿灯”,但他严词拒绝:“我相信我的儿子能堂堂正正地考进来!”
贺龙鼓励贺鹏飞:“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的成功,才心安理得!”
父亲的这句话,令贺鹏飞大受启发,一扫考试失利的阴霾,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次年,他毫无悬念地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
谁也没想到,学习此专业的贺鹏飞,之后为我国解决了一件大事。
196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前往甘肃的一家汽配厂工作,后来到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
1975年,贺鹏飞被安排到了部队,先后负责新武器装备技术的引进和技术合作,不久后升任为海军副司令员。
那时,我国海军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各项武器装备都不到位,最被外国嘲笑的事情,是没有航母。
贺鹏飞忍无可忍,拍板决定:“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
可因为美国的封锁,我国缺失借鉴材料,无法自主研发,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乌克兰的一则出售广告引起了我国的关注。
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曾经的军事制造中心,继承了不少军事武器,其中包括“瓦良格航母”,但没钱维修,也不愿意看着它白白被腐蚀,所以决定拍卖。
贺鹏飞立即上了心,但他随后反应过来:不能以中国政府的身份购买。这时,爱国商人徐增平主动提出帮忙,以2000万美元拍下了“瓦良格”号航母,并将其捐给了国家。
1999年7月,“瓦良格”号航母历经千难万险,抵达中国大连。
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贺鹏飞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因为他知道,中国即将要迎来航母时代了!
可是,贺鹏飞却没来得及亲眼见证。
2001年3月28日,他因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多航母时代,还自主研发了装载电磁炮的航母,海军实力大大提升。
贺鹏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他与父亲贺龙一样,葬在了湖南老家,受人香火,继续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