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97年,刚刚回归不久的香港,就像是一头小绵羊,早就被众多国际金融巨鳄盯上,想要来分块肉。短短1年时间,3轮资本攻势袭来,俨然要将整个香港的金融秩序搅乱,趁机收割香港。

1998年8月14日深夜,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已经被逼得没办法了,小小的一个香港岛,根本抵挡不住国际金融巨鳄的攻势。此刻,金融巨鳄索罗斯正调集百亿美金,对准香港汇率和股市发动总攻,一场赤裸裸的围剿已经开始。

曾荫权那天站在办公室门口,脸色铁青,眼眶发红。他刚刚签下军令状,只说了一句:“如果守不住,我愿以死谢罪。”没人回话,整层楼静得像战场前的黑夜。香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认输,让600万人口的财富任人宰割,要么迎战,用命换时间,用国家意志硬撼全球资本。

而那一仗的主角,不是电影里头的“反派”,而是真实世界里的金融恶魔:索罗斯。



这个世界最懂“放火”的人,来了

说起乔治·索罗斯,有个外号听着像笑话——“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可他干的事儿,绝不童真。

1992年,他靠一己之力做空英镑,英国政府硬是用掉300亿美元外汇储备都没顶住,直接黯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索罗斯因此净赚10亿美元,登顶“金融神坛”。

这位“神坛上的投机者”,爱搞大事。1997年他盯上东南亚,先从泰国开刀,做空泰铢,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印尼、菲律宾、韩国接连崩盘,东南亚仿佛被他点了把火,烧得尸山血海。

但他没停下,最后一站,指向了刚刚回归的香港。

在索罗斯眼里,香港不过是一头“金融绵羊”——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每发行7.8港币就得有1美元作背书,这让投机者有了精准计算的空间。

更妙的是,一旦金管局拉升利率应对投机,股市资金就会被抽干,股价暴跌,市场恐慌。他要做的,就是猛砸一把,把股市和汇市一块儿拉下水。



果然,1997年到1998年,他试水三次,一次比一次狠。光是1998年1月的一次操作,他就抛空310亿港元,让恒生指数直接跌穿心理关口。

香港的金融界开始慌了,银行挤兑、股民崩盘的戏码轮番上演。电视上能看到香港市民挤在银行门口,生怕第二天一觉醒来,钱就变成废纸。

彼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面对镜头,眼眶通红,声音哽咽。他说了一句话,后来成了那一年的真实一面:“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

问题是,谢罪前,要先有人敢站上赌桌。谁来扛这个盘?怎么扛?扛得住吗?



谁敢上桌?那天,国家来了

1998年8月5日,量子基金和一众欧美资本开始了全面攻击。港元、期货、蓝筹股,全线下手,仅5日、6日两天就砸出了400亿港元的卖盘。

恒指一路崩塌,从7000跌到6800,再跌到6500。6500是香港银行系统的“警戒线”,再跌下去,整个市场系统将面临瘫痪。

索罗斯这次不只是掏空股市,他打的是汇率根基。他已经预判——香港不敢反抗,毕竟金融自由是香港的“招牌”。

可香港偏偏不信这个邪。

8月14日,曾荫权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剑”,香港将不惜一切代价反击,“谁卖我们就买”。这不是喊口号,是拿真金白银跟你拼。



这天晚上,北京坐不住了。中国人民银行两位副行长带着600亿美元直飞香港。命令很简单:“谁抛,我们就接。你要打香港,那就是打我们国家。”

在国际金融界,这是破天荒的事儿。中央银行亲自下场救市,顶着“破坏市场原则”的指责,正面对轰索罗斯。

曾荫权那晚回到办公室,对同事说了一句话:“这一次,不光是香港,我们代表的是国家。”

那天晚上,他写下了军令状——“如果保不住香港,我愿以死谢罪”。

接下来,就是金融战最精彩的“正面对决”。



一场活生生的金融肉搏战

1998年8月28日,星期五。港交所。

开市前,所有人都在等。索罗斯带着大军压阵,目标明确:让恒指跌破7500点,只要成功,他将血洗香港市场,割掉600万人钱包里的最后一块肉。

开盘钟一响,几分钟内数千万股份被疯狂抛出。金管局没有犹豫,全部接盘。10点钟,成交额飙破39亿港元,10点35分,突破400亿!这是平时一整天的交易量!

但这只是序幕。

午后,更猛的攻击来了。一只欧洲基金突然大规模抛售,恒指两分钟内跌了300点。索罗斯联合炒家掉头砸向汇丰控股——只要汇丰股价跌5毛,恒指就跌数十点。

金管局紧急回购,可是资金早就烧得差不多了。就在人们以为香港快要顶不住的时候,托盘资金“突然增加”——300亿港元!整整300亿!

这钱从哪儿来的?索罗斯想破了脑袋都没搞清楚。



有人说那是国家的“最后底牌”,有人说那是中国银行在海外账户的紧急注资。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那一天,香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下午4点,收市钟声响起,恒指定格在7829.7点,恒生指数期货结算价7851点。

赢了!

索罗斯输了,彻底地输了。光期货,他就亏到血本无归。那天的港股交易额高达79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至今未破。



资本可以冷血,但国家必须有人情

那场胜利不是市场的胜利,而是意志的胜利。

索罗斯从英镑到东南亚,从没输过,可他翻遍了华尔街的战术书,也想不到这一局会败在中国人“不让你撒野”的信念上。

他那套资本运作,在这里失灵了。

不是因为香港市场更聪明,而是因为这块土地背后站着一个国家。一个在关键时刻,敢让副行长带着600亿亲自上阵、敢破市场规则、敢用命换尊严的国家。

那年之后,索罗斯再没敢回到香港市场。

而那面被年轻人扔进海里的国旗,就是当年600万人一起守住的“底牌”。



他们不知道,那不只是一块布,而是一场战斗的见证。是真正从死亡边缘,被一点一点抢回来的——香港。

如果你觉得这场战役只是金融数据,那你错了。

它是一次国家和资本之间的正面对撞,是一次没有硝烟却生死攸关的战斗。

最重要的,它告诉全世界一句话:

这里是香港,这里是中国香港。

参考资料:

东南亚危机幸存者眼中的做空中国.中国新时代.2014-06-10
【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澎湃新闻.2019-08-2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