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的南通天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首次大修后

三十余年间

屋顶木构变形、墙面剥落等问题日益凸显

去年

天宁寺正式启动保护性修缮工程

历时半年多精心打磨

如今 大雄之殿、天王殿

基本修缮完成

即将对外开放



古法工艺 修旧如旧

走进修缮一新的天宁寺,朱红殿宇古朴庄严,飞檐翘角之下,垂脊高耸、青瓦齐整,传统工艺的精妙与古建之美交相辉映。




本次修缮以“最小干预、原状修复”为原则,特邀苏州香山帮传统工匠团队严格遵循古法工艺进行修缮。

针对大雄之殿上层木构歪闪变形、屋面漏雨等难题,工程团队采用传统“归安”手法,对屋面昂头、戗角等木构件进行校正加固,最大程度减少对整体结构的扰动。屋面修复中,紫金灰工艺被用于苫背层铺面与防雨层,既保留了古建筑形制特征,又提升了防水耐久性。



南通天宁寺监院 德慧法师:天王殿和大雄之殿都是揭顶大修,所有木构斗拱归安复位,油漆都重新刷了一遍。屋顶的修缮都是按照古法,用紫荆灰的工艺来做的。目前,天王殿和大雄之殿基本修缮完毕,等专家验收后对外开放。

文化地标 焕新出发

这两天,已陆续有游客前往天宁寺拍照打卡。朱红殿宇吸引得游客驻足流连,感受传统工艺与古建之美的交融。



福州游客 倪女士:古寺底蕴深厚,木构别致精巧,古代匠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作为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标,天宁寺所在的寺街与西南营街区亦同步推进“修旧如旧”工程。通过延续历史肌理、活化文化内涵,这片街区正重现“老街深巷、青砖黛瓦”的古城风貌,为城市注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

记者:薛佳伟、任真

编辑:李严

责编:李可芹

审核:蔡跃华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