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发布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部门总负债已突破200万亿元大关,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负债高达约14.2万元。与此同时,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负债率(负债占GDP比重)已从2010年的28%飙升至2024年的63%,增长速度远超同期经济增长率。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家庭在高房价背景下,纷纷选择“加杠杆”购房的现实。随着“负债潮”的汹涌而至,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十年之后,有房的人和无房的人,究竟谁过得更舒服?
对于有房的人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无疑解决了结婚、落户、子女上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然而,这份安稳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易察觉的隐忧。
在高房价的压迫下,多数有房者不得不选择贷款购房。房贷往往占据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这意味着每个月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要用来偿还房贷,剩下的可支配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更令人唏嘘的是,有房者为了偿还房贷,往往要欠下银行20-30年的债务。等到房贷还清之日,他们或许会发现,自己这辈子几乎都在为银行打工,所支付的房贷利息甚至足以再买一套房子。
为了买下一套房子,有房者不仅掏空了父母和自己的所有积蓄,还要背负沉重的房贷。这样一来,家庭的存款便所剩无几,抵御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被严重削弱。一旦遭遇变故,他们往往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与有房者相比,无房者似乎更加自由自在。他们每月没有房贷压力,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而且,他们还能把钱积攒起来,用于投资理财或应对不时之需。然而,这份自由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无奈。
无房者通常只能选择租房生活,但租房也并非易事。房东既可以擅自上调租金,也能以各种理由违反租房合同,让租客搬家。不少无房者抱怨,他们经常要面临搬家之苦,居无定所。
更为严峻的是,很多房东都不愿意把房子租给高龄老人。因此,无房者到了70岁之后,可能会面临有钱租不到房子的问题。这种老无所依的困境,让无房者倍感焦虑。
那么,十年之后,有房的人和无房的人,究竟谁过得更舒服呢?这其实取决于你买房所处的周期。
如果你处于像2000年房价上涨的初始阶段,果断贷款买房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随着房价的上涨,购房者将成为大赢家。而租房者则可能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房价越是上涨,他们越是买不起房。
然而,在房价处于下跌通道的当下,情况却截然不同。未来十年,租房者或许要比买房者过得更舒服。因为租房者除了没有还贷压力之外,手里还有一笔资金可以用于投资或等待房价下跌后再购房。届时,他们购房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而买房者则可能因为房价下跌而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买房就一定不好或租房就一定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选择买房还是租房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房价的涨跌和购房的利弊得失,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负债潮汹涌而至的时代里,有房者和无房者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机遇。十年之后,谁更幸福?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