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酵了5个月后,三河市的”禁色令“闹剧结束,在4月14日被央视点名批评后,主管的廊坊市终于发声。

4月15日,廊坊市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经调查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属实,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责令反思整改。



一、商户自由选择不应政府干预

1、店铺装修有相关法规

对于店铺以及广告牌设计,上至《民法典》下至《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都有相关明文规定,政府强行介入不合理且不人性化。

2、招牌更改侵犯商户合法权益

领导动动嘴,群众跑断腿。强换商户招牌,不仅侵犯商户合法权益,也会造成商户经济损失,更换招牌动辄几千上万,损失谁来承担?

二、领导口头指令并无文件下达

1、商户质疑“禁色令”越位

城管部门口头下令,禁止红蓝黑三种底色广告牌,被问及红头文件,一直推诿领导口头要求。如此大动作整改,竟没有相关文件?

2、禁止理由相当抽象

当地监管部门负责人,声称:招牌统一规划,是按照书记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

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容易引起烦躁。蓝色又太俗,黑色又太暗,所以才勒令整改。

三、媒体央视多方报道才见成效

1、多方质疑均未见成效

自从2024年11月开始,三河市招牌禁色就开始推行,就连红底色的红十字会医院,都被迫换成绿色,后引起关注后又摘除。

当地媒体接群众反馈,以及商户网络呼吁,当地负责人都视而不见。无视群众利益,真的是父母官该有的担当吗?



2、央视报道后立马认错

4月14日下午7点,人民日报发文《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痛斥三河市领导做形象工程,对民众诉求不作为。

仅过不到1天,三河市上级廊坊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对相关负责人免职,责令反思整改,维护商户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三河市领导一直默不作声

1、无视群众媒体质疑

事件自发生起,已经过了5个月的时间。面对商户以及媒体质疑,三河市政府一直避而不谈,对人民权益冷处理。

2、事情不大不处理成常态

此类事件屡见不鲜,老百姓个人问题再大,只要不引起关注,就很难得到解决。一旦被媒体或者央视关注,事件立马解决。



总的来说,央视报道把事情推向高峰,相关部门才拿出解决方案,试问,事情不闹大就没法解决吗?

什么时候,连城市治理这等大事,都能按照领导喜好一概而论面对群众呼声置之不理,确实值得反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