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湖北鄂州52岁的戴素珍突然遭遇持续腹痛。起初以为是普通肠胃病,但随着疼痛频率加剧,家人意识到情况异常。7月12日,在武汉同济医院经过心电图、B超、CT等全套检查,医生却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所有指标都正常,怎么会疼得打滚?"家属的追问让医生也陷入困惑。



  为查明病因,7月26日,戴素珍接受左半结肠探查术。当病理报告"结肠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呈现在家属面前时,手术室外等待的丈夫瞬间瘫坐在地。这个晴天霹雳不仅意味着癌症确诊,更预示着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

  术后第三周,戴素珍开始标准化疗。前三次治疗尚能耐受,但第四次化疗成为转折点。2011年9月17日深夜,她突然大口呕血,染红了整个枕巾。急诊显示血小板降至危险值,白细胞几乎归零,医生摇头:"这样下去,可能撑不过半年。"

  绝望中,女婿王强开始全国求医。在北京肿瘤医院的候诊厅,偶遇食管癌康复患者李金连。"去郑州找袁希福啊!"这位病友塞来的纸条,成为全家最后的救命稻草。9月30日清晨,全家驱车500公里抵达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时,戴素珍脸色灰败,每走三步就要扶住墙壁,体重仅剩38公斤。

  袁希福院长根据"三联平衡理论"开具处方,特别强调:"治疗要兼顾扶正与祛邪。"前两周用药以调理脾胃为主,辅以止血方剂。11月11日首次回访,王强惊喜地发现岳母能自己下楼散步:"以前上洗手间都要人搀扶,现在说话中气都足了!"

  2012年3月2日复诊,戴素珍带着亲手包的饺子来看诊。"现在每天能睡6小时,早上还能去菜场买菜。"她掀开衣袖展示复查报告:肿瘤标志物CEA从189降至23,CT显示淋巴结缩小40%。这让同济医院当年的主诊医师都感到震惊。



  最艰难的考验出现在2015年。因过度劳累,戴素珍出现肝区隐痛。12月18日紧急复诊,袁院长调整药方,增加养肝护肝药物。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更神奇的是,原本化疗掉光的头发竟生出细密新发。

  2024年5月18日,武汉洪山礼堂掌声雷动。戴素珍作为抗癌明星代表,在"郑州希福中医抗癌明星交流大会"上分享:"得病时小孙子刚满周岁,现在他都上初中了。"台下,同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教授主动握手:"你们创造了医学奇迹,继续坚持中医治疗吧!"

  如今,戴素珍的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清晨5点起床为家人熬粥,上午在女儿的花店帮忙,下午参加社区广场舞队。最近一次复查(2024年4月9日)显示,肠道病灶钙化,转移淋巴结全部消失。"袁院长说我可以再活十年,我要看着孙子考大学呢!"她笑着展示手机里穿着旗袍的近照,脸色红润,眼中闪烁着新生的光芒。



  从2011到2024,13年抗癌路见证的不仅是医学奇迹,更是生命不屈的赞歌。当西医判定"生存期不足两年",中医以"带瘤生存"的理念打开另一扇窗。正如戴素珍所说:"癌症不是绝症,找到对的路就能柳暗花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