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吴麒敏4月14日报道:“看手机要用最大字体,还得凑近着看,开车的时候看不清导航,得一心专注听导航,否则拿着手机看就非常麻烦,看不清楚。” 今年67岁的王先生已经退休,他的困扰,是许多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原有的近视,散光,老花眼等中老年常见问题相继找上了门,让患者陷入远近都模糊的生活中。


近日,华东医院成功完成精准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的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为患者王先生一次性解决白内障、散光、老花眼等问题。这场手术不仅是屈光性白内障技术的突破,更是“国采惠民”政策下的生动案例故事——让老百姓以更低的就医成本,拥抱更清晰的视界。

在华东医院,王先生找到了眼科朱静吟主任医师寻求专业帮助。经过全面的检查后,朱主任发现王先生不仅是双眼白内障,散光,老花眼的问题,左眼还存在翼状胬肉的问题。鉴于王先生希望术后脱镜的需求以及当前的眼部条件,朱主任为其量身打造“分步治疗”的屈光白内障治疗方案:右眼优先:植入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体,一次解决白内障、老花等双重问题;左眼分阶:先治疗左眼胬肉,为后续白内障手术创造最佳条件;待胬肉手术恢复稳定后,再实施左眼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植入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体。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如同更换相机镜头,而屈光白内障手术则是整套光学系统的升级。朱静吟主任说到:“我们不仅要更换已经脏了的‘镜头’,更要为患者定制可实现不同视距、不同光线下全覆盖的‘好镜头’。”在华东医院,这种“视觉重建”的理念正通过精准导航下的屈光白内障手术,功能性人工晶体的植入成为现实,让患者术后无需眼镜辅助也能覆盖远中近全程视力,真正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舒适”。


右眼手术后,王先生的裸眼远视力从0.4跃升至1.0,中、近视力也达到了1.0,真正告别散光矫正眼镜和老花镜,无论开车看远,看导航,看手机全程清晰。对于这样的改变,王先生感到惊喜异常。更令他感到惊喜的是此次植入的人工晶体价格体系的重大变革:他植入的可以一次性治疗白内障、近视、老花、远视等多重问题的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体,通过国家集采价格调控,患者自付金额从国采前的数万元高位直降70-80%,如今个人支付仅需数千元。且晶体品质完全与集采前一致。这种转变,让王先生切身感受到了高端医疗技术普惠化带来的红利。

朱主任指出,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水平的飞跃,患者需求早已从“复明”升级为“视觉品质提升”,功能性人工晶体成为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患者的首选。随着人工晶体国采政策的落地,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为代表的功能性人工晶体大幅降价,也让曾经遥不可及的国际前沿技术,如今却以普惠之姿走进千家万户。

“在我们医院,很多符合条件的患者通过植入了功能性人工晶体,术后无需戴眼镜就满足了看手机、旅游、开车、做家务等不同场景的视觉需要。满足患者需求,以人为本,一定是实现精准屈光白内障治疗的核心。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见证,每一位患者能够重新拥抱清晰视界,享受高品质视觉生活。”朱主任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