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简介: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祭器礼器),于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被誉为“三星塔拉红山文化玉龙”,也称为“中华第一龙”。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简介: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高26厘米,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鬃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文物价值:





文化寓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