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闲来无事,翻了一下民国时期的初中历史课本。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采用编审制,由民间编写,经政府审定后公开发行,学校自由选择。
所以,当时初中历史教科书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我看的这本,是开明书店民国三十六年(1947)七月出版的《本国史》,作者周予同。
这是一本公认的质量上乘的历史教科书,具有治学严谨、逻辑严密、理念新颖等优点,承载着在那个内忧外患时期塑造国民精神的任务。
和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不同,这本书把中国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上古史,从太古传说到春秋战国;中古史,从秦朝到明朝;近世史,明末新航路开辟和西学东渐,到日俄战争;现代史,从孙中山革命到淞沪抗战。
当然,我最感兴趣是:一本没有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指导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讲述中国近代史的。
于是,我重点看了第三编近世史。整体感觉不错,简洁明了,就事说事,娓娓道来。
以太平天国为例,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把农民起义推向了历史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的篇章。
此外,还高度评价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当年,我上初中时,这些都是必背内容,斗胆猜测,现在也一样。不仅太平天国,近代史上的每个大的历史事件,都要背意义。
但是,在这本书中,只讲太平天国的过程,没有结论,也没有谈意义。
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提都没提。
为什么没提?因为这两个极具空想色彩的文件,是用来佐证伟大意义的,不谈意义,也就不需要佐证了。
总之,差别是很大的。
我节选了第七章太平天国的内容(没有选取第三节:捻党和回乱),分享给大家,课文后面还有问题,类似于课后习题,可以看看。
欢迎留言交流。
第一节太平天国的崛起
当清初排满运动失败后,士大夫受清廷的威逼利诱,已多数屈服。
一二抱民族思想的,只得转变方向,利用宗教信仰在民间组织神秘会社,以反抗满清。
从乾隆以来所谓白莲教等的变乱,实都含有民族思想。到鸦片战争发生,满清政府的无能更引起南方各省人民愤慨。
于是,太平天国遂利用这种情感,假借基督教义,而结成排满集团。
嘉庆末年,有广东人朱九涛,自称是明朝的后代,仿白莲教的方法,创立上帝会,花县人洪秀全拜他为师。
朱九涛死,洪秀全又另创三点会,自称为上帝教,在鹏化山设立秘密会社。他称上帝为天父,耶稣基督为天兄,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和耶稣的弟弟。
凡入教的,男女一律平等。当时信奉的人遍于两广。
公元一八五〇年(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利用两广一带连年灾荒的机会,和他的党徒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事。他们留起长发,改着汉人衣冠。
第二年(文宗咸丰元年),攻陷永安建国号称太平天国。后来又北上湖南,顺长江东下。一八五三年(咸丰二年),攻取南京,定为国都,努力建设政制。
太平天国的政制,比较重要的:如禁烟戒酒,禁止奴隶、娼妓和买妾,不许妇女缠足,实行均田制,不许私藏金银,并更改历法。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衰亡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内部发生纠纷,诸王争夺政权,互相残杀。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也引兵入四川;内部仅由后起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勉强维持。
加以上帝教的教义和中国旧习惯不合,如焚烧庙宇神像,很容易引起误会;而太平军到处残杀,也大招反感。
于是湘军、淮军的将领曾国藩、李鸿章等起来,指斥太平军是中国名教的奇变,以唤起一般民众的反抗意识。
同时,上海清廷官吏与英、法诸领事相结,另组“常胜军”由美国人华尔、英国人戈登相继率领,以帮助湘、淮军。
经过许多次苦斗,公元一八六四年(穆宗同治三年),曾国藩的弟国荃攻陷南京,洪秀全先期服药自杀,余党逐渐平定。太平天国遂亡。
太平天国和清廷抗争,先后凡十五年,军队所过凡十六省,实是清代中叶最大的事变。
问题
(一)当明末清初排满运动失败以后,哪些有民族思想的人用什么方法来反抗满清?有些什么具体的史实?
(二)太平天国是怎样起来的?首领是谁?他创设什么教?在什么地方结社?教义怎样?势力怎样?
(三)洪秀全在哪一年,利用什么机会和哪些人,在什么地方起事?他们起兵以后,怎样才攻到南京?建立了什么国号?建设了些什么政制?
(四)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当时满清方面有些谁起来抵抗太平军?他们组织了什么军队?当时上海方面又组织了什么军队?
(五)太平天国到了哪一年才灭亡?它是怎样灭亡的?经过多少年?多少省份?
(六)、(七)是关于捻军和回乱的问题(略)。
(八)太平天国事件,对后来中国民族运动和满清政府灭亡,有什么重要关系,能够详述吗?
以下是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