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日前表示,以军当晚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纳赛尔医院进行空袭,打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斯梅尔·巴侯姆(Ismail Barhoum)。卡茨表示,几天前,被视为加沙地带政府领导人的埃萨姆·达利斯被以军打死,伊斯梅尔·巴侯姆随后取代其成为哈马斯在加沙的新任政府领导人。卡茨还称,目前针对哈马斯的打击正在扩大,以军将继续展开袭击,直到所有被扣押人员获释。

在加沙南部纳赛尔医院布满裂纹的走廊里,摄像机镜头突然剧烈晃动。这位五天前刚接过加沙政府权柄的继任者,连同医院病房里二十六名医护人员与患者,在以色列空袭的烈焰中化为联合国伤亡统计表上的一串数字。这种戏剧性更迭在加沙早已不是孤例。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将这种"斩首行动"称为"外科手术式反恐",但手术刀落下的地方,往往是挂着红十字标识的医院、挤满避难家庭的学校,以及堆满奶粉罐的救济仓库。



以军对加沙实施空袭(资料图)

短短一周内,加沙政坛经历了两次“权力真空”。3月18日,被视为政府领导人的埃萨姆·达利斯死于以军空袭;5天后,继任者巴侯姆在纳赛尔医院接受治疗时,被导弹终结生命。以军声称,二人均为哈马斯核心成员,并指控该组织将医院变为“指挥中枢”,利用平民作掩护策划袭击。然而,加沙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此次空袭造成至少2死8伤,哈马斯强调巴侯姆当时“仅是患者”。半岛电视台曝光的实时画面中,外科大楼已成废墟,病床残骸与医疗设备散落一地,引发国际社会对“冲突伦理”的激烈争议。

有人说,哈马斯内部出了叛徒,出卖了达利斯、巴侯姆、巴尔达维尔等人,这种推断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以色列的摩萨德十分擅长搞渗透和策反,并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杀死哈马斯政治局前领导人哈尼亚,说明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我们也见识过以色列的“厉害”之处了——利用传呼机、手机和对讲机杀人于无形之中。换言之,除非哈马斯领导人永远躲在地下堡垒中指挥,要么学前领导人辛瓦尔一样将自己打扮成普通士兵,否则根本逃脱不了以军布下的“天眼”。



巴尔达维尔(资料图)

以军的“精准打击”看似高效,实则加剧了巴勒斯坦民众的苦难,为极端主义滋生提供土壤。哈马斯领导层更替速度远超以军预期,显示其组织韧性;而国际社会的双重标准(谴责袭击医院却默认定点清除)则暴露了地缘政治的虚伪性。若要打破僵局,需回归“两国方案”的核心:承认巴勒斯坦主权,停止对加沙的封锁,并通过多边谈判解决安全与人道问题。否则,5万亡魂的背后,只会是更多鲜血与仇恨的累积。

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巴以冲突的背后,交织着多方的利益博弈。美国长期地,奉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并且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以色列在冲突当中的强硬态度。美国领导人抛出的“清空加沙”“接管加沙”等言论更是改变了冲突双方及阿拉伯国家对加沙未来的预期。而阿拉伯国家内部立场出现了分化,这使得巴勒斯坦,难以获得那种统一且有力的地区支持。这个时候伊朗等国公开支持哈马斯,地区势力的这种对立,让巴以冲突愈发复杂难解。



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巴以冲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双方继续对抗下去,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将会进一步加深,整个地区的局势也将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唯有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之间的核心矛盾,才能为巴以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全。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和平之路依然漫长而曲折。巴以冲突何时才能结束?加沙地带的人民何时才能摆脱苦难?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去寻找一个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