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事薯片再陷食品添加剂争议风波,这一次的焦点是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媒体引用医生观点称“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而乐事官方坚称“符合国家标准”。这场争议背后,不仅是食品安全标准的合规之争,更是企业食品安全标准与消费者“零风险”健康诉求之间的矛盾。
当企业的“合规”遭遇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究竟谁该为舌尖上的安全升级买单?
乐事屡陷添加剂信任风波
这次风波缘起于一场专家的健康科普。
3月28日,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龙鑫向媒体介绍,“TBHQ是一种叫做特丁基对苯二酚的人工合成油溶性抗氧化剂,可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国家规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为0.2克每公斤,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因乐事薯片被指含有TBHQ,“乐事薯片致癌”等相关话题迅速引发公众舆论和担忧。
对此,乐事客服回应称,“根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中TBHQ的最大添加量为0.2克每千克,以油脂中的含量来确定,TBHQ是一种抗氧化剂,乐事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
乐事薯片并非首次因添加剂问题引发争议。去年9月,有博主发表视频作品称,乐事薯片中含有的TBHQ,被人体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癌症或引起畸形,这段视频曾被转发高达26万次。
2020年,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薯片比较试验报告显示,乐事等7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750微克/公斤的基准水平。丙烯酰胺作为一种在高温加工食品中易产生的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A类致癌物。
对此,乐事方面曾回应称,丙烯酰胺是马铃薯高温加工的自然产物,公司严格遵守国内法规。尽管中国尚未制定丙烯酰胺限量标准,但此次事件仍引发消费者对乐事薯片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添加剂问题,乐事薯片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在黑猫投诉上,与乐事薯片有关的投诉高达1900条,涉及薯片上有异物、薯片变质发霉等等。
(图源:黑猫投诉)
关于食品添加剂TBHQ的争议,也并非仅有乐事薯片。2024年10月,因被检测出日本禁用的食品添加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超43公斤的卫龙“亲嘴烧”产品在日本被召回。卫龙对此回应:系国家间标准不一样,产品符合中国标准,安全合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彼时,卫龙也因面向国内外消费者的产品“双标”而被诟病。
食品安全边界与消费认知之争
无论是卫龙还是乐事,争议的背后,折射出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健康需求,已经并不仅仅满足于“吃不死”的最低标准,而是期望食品企业能够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2024中国食品防腐剂消费者态度及消费大数据调查》数据显示,54.32%的消费者非常重视食品安全,48.17%的消费者将“添加剂使用不当”列为最担忧的问题。
这或许也是乐事的一纸“合规”声明很难让消费者完全买账的重要原因。在乐事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后,有关TBHQ国际监管标准的分歧也再次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日本通过立法全面禁止TBHQ的使用,而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允许使用,但强制要求企业提交详细的安全性数据并公示评估过程。
尽管有媒体和专家分析表示,TBHQ经国际权威机构评估,在规定剂量内使用安全。但从公众反应来看,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更关注“风险可能性”而非“科学剂量”。此外,食品安全维权往往面临诸多困境,这也强化了消费者的“零风险”消费偏好。
大浪智库特聘顾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表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维权方面面临举证难、成本高和结果不确定等问题,“比如消费者在食用产品前很难发现食品内部是否存在问题,食用后难以证明产品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检测和法律诉讼的成本可能非常高。”
陈音江介绍,以食品检测成本为例,“少的一项检测项目可能就需要两三千元,多的几项检测下来可能达到四五千甚至一万元以上,即使是比较便宜的检测项目,也需要几百元,这往往远超过食品产品本身的价值。”
合规底线不是头部品牌的温床
乐事的“合规”声明难让消费者买账的另一原因是,部分消费者质疑企业是否应主动承担起“添加剂长期过量摄入风险”的警示义务,并确保消费者获得更充分的产品信息知情权。
对此,陈音江建议,企业应该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并对可能引起消费者疑虑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企业还应避免在标签上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比如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放置在不显著位置或使用不突出的颜色,这种做法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目前国家也正在出台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以规范食品标签的使用,减少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头部食品企业而言,遵守法规仅是经营的最低要求,而非发展的最高准则。当企业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时,其配方设计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承载着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示范责任。
当前,乐事已成中国薯片市场的龙头。据蓝鲸新闻报道,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4年,乐事在中国薯片市场的市占率已达50.7%。
事实上,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健康零食的追求,近年来,乐事薯片频繁以“零食选乐事,真薯好品质”“核心产品线减少50%饱和脂肪”等作为宣传卖点,彰显其对产品品质升级的追求。但TBHQ争议事件却让消费者难免质疑,其品质追求是否仅仅停留于营销口号。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TBHQ,部分国际食品集团已主动采用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等天然抗氧化剂作为替代方案,这种策略既规避了潜在争议,也契合了消费者对“清洁标签”的市场需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市场份额与健康责任冲突时,头部企业应成为标准制定者而非底线试探者,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躺在合规温床上。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消费者不必因为一些网络情绪过分焦虑。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大浪智库采访时表示,不久前的千禾酱油重金属超标事件与乐事薯片TBHQ添加剂事件接连发生,让有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的舆论上持续发酵,“但如果抛开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谈致癌,不科学也不合理,只要剂量在国家标准的规定范围之内,食品一定是安全可靠的。”
文|《逐浪》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