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围墙上绽开了孩子们的星空、校门口飘起了墨香、水泥地生长出黑白琴键。邵阳双清区部分学校正着手用斑斓的色彩改写教育叙事,用创意作笔,在校园里写下“成长”二字最动人的注脚。

龙须塘小学的围墙会说话

这所学校的围墙上不再爬满藤蔓,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用颜料绘制的奇幻世界,把公共围墙和树木化作涂鸦墙,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的美术展示平台。在这里,孩子们能尽情施展绘画才能,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跃然于墙。每一笔色彩的涂抹,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达。涂鸦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而且,这些充满童趣与创意的涂鸦作品,也美化了校园环境,使原本单调的围墙和树木变得生动活泼,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火车中心完小的笔墨江湖

校名书写书法比赛促使学生们用心练习书法,在一笔一划中提升书写技能,感受汉字的独特韵味。学生们为了写好校名,不断钻研书法技巧,书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书写中领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校将优秀书法作品装裱后在校门口展示,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向外界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和学校的文化底蕴。

中河街小学的跳远线上刻着成长

把学生升学必考的体育项目绘于地面,这一创意举措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彩绘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体育锻炼成为了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激励着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三所学校的实践揭示着朴素真理:教育空间不该是冰冷的容器。当围墙变成可涂抹的画布,地面转为可丈量的成长标尺,校园就成为了会呼吸的生命体。这种转变不仅打破空间禁锢,更重塑了师生关系——教师从管理者变为守护者,学生从过客成长为空间的主人。

这些校园里的巧思,没有高科技投入,没有颠覆性改革,却让教育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改变不需要惊天动地,有时只需给围墙松绑、为地面添彩、让笔墨生香。当更多学校开始倾听砖瓦的歌唱,当教育者学会在规范与自由间寻找平衡点,或将出现这样的景象:每个走廊都藏着惊喜,每块空地都有故事,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些色彩斑斓的细节里。(曾国杰 廖慧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