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2012年4月18日,上海刑侦总队的刘志雄在整理指纹库时,发现了一枚指纹。在他的印象里,这枚指纹似乎似曾相识。
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少能遇到过有相同的指纹。
刘志雄发现的这枚指纹,到底有何来头?
01
1981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警方接连收到4起报案。
虽然这四起案件地点不多,但作案手法高度一致:旅馆内,电击抢劫,最后造成三人死亡的惨剧。
这四起案件中,有一位幸存者,此人名叫冯安,从前是浙江某农社的供销员。
冯安经常出差,1981年8月25日,他乘火车去了嘉善。下车之后,因为天色已晚,他便在火车站附近随便找了一家旅馆。
当时旅馆和现在的酒店大不相同。
因为人多房少,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间。冯安就是如此,他被分到和一位陌生人住在一起。冯安进屋的时候,那人已经躺在床上睡下了。
图|旅馆
冯安常年走南闯北,早就习惯了这些。
临睡前,他看了一眼裤兜里的东西:200多元现金、一张支票和一些粮票。确认无误后,冯安把裤子叠好,放在了枕头底下。劳累了一天,冯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夜里十一点,旅馆的客人们也都洗漱就寝了。冯安不知道,此时风险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睡梦中的冯安不知道怎么回事,总觉得身上一阵阵地发紧。他本能的用手划拉了几下,没想到正是这几下,救了他的命!
冯安觉得有些不对劲,突然睁开了眼睛。
此时,他看见自己的床前站着一个黑影。他眯着眼睛仔细一看,那人不仅身穿暗色衣服,头上还戴着口罩、帽子,整个人只有一双眼睛能瞧出个人的样子。
冯安当即怒喊道:“你干什么?”
令他奇怪的是,男人什么话也没说,反而蹲在地上捡东西,冯安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呼喊:“救命!救命!”
冯安的喊声很快吸引了旅馆工作人员的注意,没一会儿,敲门声就响起了。
那人见形势不妙,赶紧跳窗逃跑了。
图|旅馆
冯安被吓得不轻,他一阵后怕,如果不是自己觉察出不对,此时的自己已经死透了。
旅馆工作人员赶紧报了警,警方来到后,发现冯安的床上面当啷着两根电线。警方推断,那人恐怕是想用电线将冯安电死。至于杀人的目的,自然是冯安身上的财物。
虽然冯安没有露财,但他睡前谨慎的样子,肯定吸引了嫌疑人的注意。
旅馆工作人员为了安抚冯安,给他换了一间单人房。可是,受惊过度的冯安再也睡不着了。他直愣愣地挨到天亮,去警察局做了笔录,随后赶紧回家了。
虽然冯安逃过一劫,但是另外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某区一处名叫建华旅社的地方,发生了一起电击案,正是这起电击案,拉开了凶手杀人的序幕。
当天早上,旅社的服务员来到房间打扫。她进入一间房间时,发现客人还没起床,便悄悄地打扫了一下卫生,便退了出去。
“这人怎么回事?怎么这么能睡?”
其实,不是服务员太八卦,主要是这间房间的客人一连睡了两天,每次服务员进来打扫时,那人都是一个姿势,连动也没动。
服务员这次有些好奇,便瞄了一眼客人。
这一看不要紧,吓得服务员大声呼叫:“不好啦!死人啦!”
图|案发现场
原来,那名客人眼睛睁着,嘴角还有血迹。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因为案情发生在上海,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和静安分局的刑侦人员都来到了旅馆。
经过调查,侦查人员确认了死者的信息,此人姓李,在青岛一家工厂上班。这次来上海是出差,身上带了200多块钱。
虽然这些钱放在现在只是一笔小钱,但是放在8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这些钱可供一家四口过得相当滋润了。
按照现在的购买力来说,从前的200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左右。
除了现金以外,李某还随身带着一块手表,如今也不见了。警方推断,李某的死或许源于财物。
随后,技术人员便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勘察。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某的身上出现了十几处灼烧的痕迹。
经过鉴定,这些痕迹是电击留下来的。
侦察人员推断,这是一起用电击抢劫的杀人案。
侦查人员立即对李某死前的情况进行调查。经查,李某生前曾在旅馆居住,与他同住的是一位陌生男子,名叫刘青。
据旅馆服务员回忆,刘青中等身材,北方口音,年纪三十出头。在李某入住之前,他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不过,自从李某出事后,他人就消失了。
图|电击工具
侦查人员查看了退房记录,发现并没有刘青的,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退房都要登记,他没有登记的话,应该是偷偷跑了。”
侦查人员通过服务员的口供,判断此人应该是畏罪潜逃了。为此,侦查人员专门组成一个搜查小组,追查刘青的行踪。
当时碍于技术有限,不能根据身份证信息找到嫌疑人的身份情况。再加上没有监控,只能通过最原始的人证的方式搜捕。
当时刘青入住时,提供了一封介绍信。侦查人员立即前往介绍信所在地调查,发现这封信是假的。
种种信息更加令人确信,刘青有重大作案嫌疑。
“这个刘青虽然提供了假的信息,但一定也建立在真信息的基础上。我们以介绍信上的地址为圆心,向外边扩边找!”
一组技术人员立即展开搜捕。
在此期间,另一组侦察人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对当时李某死亡的房间再次进行勘察,没想到又找到了重要线索。
原来,刘青作案之后,并没有带走作案工具,而是将工具扔进了通风管道里。
这是一条由多条电线拼接出来的一条,电线的一端连着一个发箍,是女性装饰用的,发箍上面还有两个通电的导体。
警方推测,这是凶手精心制作的作案工具。
除此之外,通风管道里还有一把刀。侦察人员推测,凶手或许是还安排电击失效,改用刀进行抢劫。
图|刀
令人激动的是,侦察人员在通风管道里提取了4枚指纹。其中一个是拇指指纹,还有三枚分别是中指、食指和无名指。
侦查人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和旅馆服务员确认,平时这个管道并没有人去动。这样一来,就能确定这4枚指纹来自犯罪嫌疑人。
此外,案发现场也提取出了数十枚指纹。
侦查人员对指纹库展开比对调查,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警方只能通过肉眼辨认,这让案件侦破工作一时
陷入停顿。
即便如此,一代代侦查人员也没有放弃,直到31年后,这起案件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起因是上海市刑侦总队的刘志雄在整理指纹库时,发现了一枚眼熟的指纹。这枚指纹来自于1983年被判处抢劫罪的犯人。
刘志雄利用电脑技术,将此人的指纹信息和31年前的杀人案进行比对,发现比对成功了!
刘志雄不敢耽搁,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领导。经查,指纹比对成功的嫌疑人名叫艾红光,是鹰潭市下属镇子的人,平时靠打工为生,经常在江西各地建筑工地干活儿。
当地警方得知事情经过后,高度配合,他们开始大力搜查艾红光可能藏身的建筑工地。
图|建筑工地
那么,这个艾红光是否就是31年前电击杀人案的凶手呢?
没过多久,排查人员就传回消息,发现了艾红光的踪迹,此人目前在南昌市进贤县与抚州市东乡县交界的一个工地上干活。
不过,专案组的人赶到时,工地已经交工了,艾红光又不知道去哪儿了。
为此,另一组侦察小组直接去了艾红光的老家,并找到当地包工头,一一打听艾红光可能的落脚点。
最终,侦查人员终于找到了艾红光的行踪。
原来,他去了邓家乡那边,那里距离艾红光的老家100多公里。当侦查小组拿着艾红光的照片,在工地一一辨认时,终于发现了正在卖力干活的嫌疑人。
为首的便衣走到艾红光身边,他的身后也围过来几名侦察人员。
“你是艾红光?还是刘青?”
艾红光听到这话后,明显一愣,不过他很快恢复正常,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确认身份后,警方将其逮捕,随后被押回上海。审讯室内,艾红光面对审讯人员的问题,并不回答,而是装傻充愣。
图|审讯室
经过几天的僵持,艾红光终于受不了了,他开始交代自己犯罪的经过。
原来,艾红光的妻子接连生下3个孩子,原本就穷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为此,艾红光没想着勤劳致富,反而动起了歪脑筋。
他见乡里有人用电网电鱼,便想着如法炮制,用电击的方式抢劫。
为此,他提前制作了一些电击工具,开始在全国各地跑。
为了隐藏工具,他先是把工具放在通风管道里,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后,再通过电击的方式抢劫。
最终,他犯了四起案子,连杀了三人。
或许是自知罪孽深重,几次得手后,艾红光再也不敢用类似方法杀人了。于是,他伪装成普通打工仔,穿梭在各个建筑工地。
虽然这起案子时隔31年才被侦破,但正义没有缺席。
感谢为这起案子付出的公安干警们,因为你们的坚持和付出,才终于破获了悬案,也给我们老百姓提供了安定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