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灵魂,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其倡导的学术自由、创新探索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塑造终身学习能力,其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理念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与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这种精神浸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奠定适应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基础,而高校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涵养中,也体现在校园的方寸间。

站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坚守·奋斗"雕塑前,灰白群像与远处萃英山的苍茫轮廓相互映照。这片5468亩土地上,建筑群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用西北地理坐标编织的育人经纬,在时光流转中构筑起独特的文化生态,一瞬间就让人感悟到什么叫兰大精神。



教学楼以贺兰、天山、昆仑等山脉命名,暗合着兰大与西北大地的血脉相连,秦岭堂34000平方米教学空间里,双屏智慧教室与环形研讨室如同知识孵化的巢穴,而开放式学习区里随意散落的讨论声,让学术思维在自由碰撞中迸发火花。当学生在贺兰堂实验室记录数据时,窗外的萃英山气象站正同步收集着西北的气候密码,这种地理空间的双向呼应,让书本理论与脚下土地产生奇妙共振。



昆仑堂图书馆的鎏金大字折射着知识殿堂的庄严,馆内23万册藏书与数字化终端构成立体的知识网络。这座获得"鲁班奖"的建筑,每天清晨迎接踏着晨露而来的学子,直到深夜最后一位读者合上书本。不远处的闻欣堂则用艺术之光点亮理性世界,新年音乐会的旋律与五四合唱的声浪在这里交织,证明着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本应琴瑟和鸣。

至公楼的命名源自《管子》"风雨至公"的哲思,行政楼的每个决策都在践行这份公正承诺。博物馆里漩涡纹陶器诉说着黄河文明的故事,与校史展厅的泛黄文献共同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谱系。当学子们穿过绿地景观走向教学楼,脚下每寸草皮都在诉说3348亩绿化背后的生态理念,这种环境浸润让可持续发展意识悄然生长。



生活区的设计同样暗藏育人匠心。玉树苑餐厅用"芝兰玉树"寄寓成长期待,嘉禾苑以"嘉禾"象征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综合服务中心里快递驿站与文印店的热闹,游泳馆里翻腾的水花与加油声,都在证明教育不只发生在教室——那些取快递时偶遇的学术灵感,游泳间隙迸发的创意火花,都是校园建筑赋予的独特馈赠。



这座甘肃最高学府的建筑群,既是用贺兰山石般坚毅对抗浮躁的宣言,也是如天山融雪般滋养思想的清泉。当夜色降临,昆仑堂的灯光与萃英山上的"兰大"二字遥相辉映,恰似知识灯塔照亮西北教育的天空。在兰州大学,每栋建筑都是立体的教科书,用空间叙事讲述着扎根西部、胸怀天下的育人真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