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勃发。人们走出家门感受春日氛围的同时,春季场景式消费也带动了内蒙古通辽市“春日经济”持续升温,让春日“颜值”变“产值”。
随着气温回升,各类鲜花次第绽放、争奇斗艳,吸引不少市民纷纷前来踏春赏花,给生活添点“绿色心情”。走进通辽运达苗木花卉城,玫瑰、百合、蝴蝶兰等各种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芬芳。在一些摊位上,小巧可爱的多肉植物也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前来购买、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民选购鲜花。
在商户刘丽华的店面里,绣球、月季等鲜花由于花期比较长、色彩鲜艳明媚,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富贵竹、细叶百合竹等易于养护的绿植也深受消费者喜爱。“春暖花开了,这里花的品种更多一些,成交量也高一些,尤其周末成交量能达到千元以上。”商户刘丽华说。
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时间,运达苗木花卉城已成为通辽市单体面积最大、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一站式”集散消费市场。目前入驻商户70多户,涵盖花卉、绿植、家具、鱼类、宠物、古玩等上万品类产品,年交易额近亿元,花卉物流覆盖沈阳、北京、广州等地。
“春日经济”的持续升温,也促使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非遗工作室各类订单量的猛增。在蓝斑人皮具工作室,通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桂林正在赶制一批手工钥匙扣订单。最近,不少商铺、企业前来定制带有企业LOGO的钥匙扣、皮夹、背包等带有“非遗”属性的皮具手工伴手礼。“无论是零售还是团队,伴手礼订单都变多了,收入也逐步提高了。3月份的销售额将近4万元。”桂林说。
顺应“春日经济”消费趋势,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非遗工作室全力打造“非遗+”模式,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定制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非遗产品的品质和内涵,拓展更多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最大限度拓展延伸“春日经济”覆盖面,助力传统文化在春日中焕发新生机。(刘安琪、王凡琦、冯娇、魏新瞳)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