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远弘业服装整理有限公司为宝妈群体提供弹性工时岗位。
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如何实现顾家、上班两不误,成为横亘在宝妈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今年以来,黄岛街道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创新探索“妈妈岗”模式,全力为女性搭建起兼顾家庭与事业的桥梁。通过“需求清单”,将企业用工信息按照所需技能、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关键要素进行详细分类,并与宝妈们的自身实际、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成功开辟出一条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崭新路径。
设置弹性工时岗
带娃工作两不误
在位于黄岛街道的青岛新远弘业服装整理有限公司的质检车间内,37岁的质检员王兴娥佩戴“妈妈岗”工牌,熟练地进行着质检工作。她的工作时间被安排在7时30分至15时30分,完全不耽误接送孩子与照顾家庭。“送完孩子上学刚好到岗,下班还能顺路买菜。”王兴娥告诉记者,这样的时间安排让她不再为家庭与工作的冲突而焦虑。
这种弹性工作制,不仅改变了王兴娥的生活,也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企业女性员工留存率从65%升至90%,“妈妈岗”员工因为不再为家庭事务分心,产品质检合格率提升0.8个百分点。“妈妈们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宝藏生产力。”该企业负责人苏伟说道。
在前湾社区赛特玩具微工厂内,45岁的王芳正带领着5名姐妹,专注地组装毛绒玩具。“企业供料+社区加工+统一回收”的创新模式,让全职妈妈们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生产,人均每月增收1800元。目前,黄岛街道已有9个社区为女性居民设置弹性工时岗,并开发出手工编织、数据标注等居家岗位600余个。“接送孩子、照顾老人都不耽误,还能挣钱补贴家用。”王芳告诉记者。
黄岛街道与社会企业共同为辖区宝妈群体开发了弹性工时岗位,为无法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女性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岗位不仅涵盖了服装整理、玩具组装等多个领域,还根据女性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灵活调整。例如,电子件标注的岗位允许“妈妈岗”员工在家中完成工作,有的企业还会为“妈妈岗”员工提供便捷的上下班交通服务。这种灵活的时间安排,让女性群体,特别是宝妈群体,不再为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冲突而犯愁,极大地提高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让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智慧就业服务
精准推送岗位
黄岛街道通过“需求清单”破解信息孤岛。“我们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按照所需技能、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关键要素进行详细分类。”黄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军告诉记者,同时,广泛收集辖区女性就业意向、专业技能、可工作时间等信息,建立起“她力量”动态数据库。当企业出现岗位空缺时,街道人社服务专员能迅速依据数据库信息进行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岗位给有需求的女性居民。今年1-3月,通过数据匹配已助力辖区68位妇女成功就业。
此外,黄岛街道通过靶向培训激活女性就业潜能,以“需求挖潜、技能再造、价值重塑”为主线,构建起“传统手艺+数字赋能+银发赛道”的立体化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涵盖电商运营、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多重领域。
在斋堂岛街社区,42岁的宝妈周敏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通过街道公益性特色技能培训,周敏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找到了工作岗位,每天为8位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月收入达5200元。“这份工作让我既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又能帮更多家庭减轻负担。”周敏说道。
与此同时,黄岛街道还将“老手艺”与“新业态”深度融合。在中式面点课程中引入“非遗+电商”双导师制,将自制的胶东花饽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单日销量突破300个,带动10余名妇女就业增收。
优化服务保障
促进灵活就业
为推动“妈妈岗”模式持续发展,黄岛街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为参与“妈妈岗”的企业提供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为10余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30余万元,直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约30%,极大提高了企业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对于就业困难的女性,黄岛街道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扶持措施,鼓励她们自主创业。通过这些政策,“妈妈岗”模式不断巩固,越来越多女性在这个模式下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下一步,黄岛街道将深化“妈妈岗”就业模式,不断拓展就业领域,优化服务保障,以柔性工作时间破题宝妈就业难,借数字技术搭建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桥梁,用政策杠杆为女性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提供坚实保障,让更多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