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金山区朱泾镇西林街区万安家党群服务站内,公园路汇“泾”彩商户协商共治联盟代表、文商路“心邻”巾帼小组代表、西林街“万里”青年创业社团代表以及街区党支部书记、第三综合网格调度员围坐在长桌前,一场关于“’一店一线’早市规范化外摆”的协商议事会讨论正酣。


协商议事会

“同类商品统一定价区间,既能避免恶性竞争,也能提升整体品质”“用线上积分绑定消费,把早市变成引流入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10多条建议被写入《早市外摆提升行动计划》。根据共识,街区将启动三项创新:业态分区(寻求生鲜、干货、熟食品类上的差异化经营)、流量再造(拍摄短视频打造“网红早市”)、信用共建(商户签署统一定价《公平经营承诺书》)。


整治前,商户跨门经营挤占人行道

这场街区协商议事会,正是朱泾镇以党建引领构建“网格共治生态圈”的生动实践。公园路拥有上海最大室内农贸市场,过去多年街区深陷“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生鲜店铺跨门经营挤占人行道,塑料筐“攻城略地”,电瓶车见缝插针,12345热线年均投诉近40件。“我们队员前脚刚走,货架后脚就摆出来,商户和我们玩‘猫鼠游戏’。”朱泾镇城管中队负责人坦言,刚性执法治标难治本。


彩线划设

转机出现在2025年初。朱泾镇党委将公园路纳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试点,创新推出“空间规划+契约治理”双轨模式。城建部门耗时一周完成沿街测绘,划设彩、红、黄、蓝四色标线:彩线界定2米外摆经营区,允许生鲜店摆放高度1.2米以内的货架,高峰限定时段可延至红色标线;黄线设置网状隔断,在背街选定区域规范临时分类堆放,明确清理时间;蓝线延伸非机动车停车位,扩大停车容量。


商户协商共治联盟公约

与此同时,西林街区党支部牵头成立汇“泾”彩商户协商共治联盟,10家核心商户率先签订《自律公约》,承诺“跨门不越线、堆物不超量、噪声不过夜”。


设置黄线临时堆物区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依托“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第三综合网格还联动派出所、市场监管、城管、环卫等部门开展“晨间错峰执法”——6点至8点高峰时段,多部门联合巡查,对违规商户启动“教育-警告-惩戒”三级响应。今年3月,健康路秀州街口烧烤摊业主多次违规设摊,在网格“吹哨”后,城管依法要求业主清理货物,市场监管核查经营资质,环卫对该路面开展清洁。面对多维度施压,摊主终于下定决心整改:“以前觉得‘打游击’能躲过去,现在发觉还是守规守法做得长远,部门告知了镇区内可以合规设摊的区域,这两天我就去看看。”


整治前


整治后

试点已经显现的成效是跨门经营投诉量的下降和执法成本、街区保洁成本的降低。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治理关系的重塑——商户从“躲执法”变为“问规则”。“现在开店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货箱是否越线,我们还会在群里拍照打卡。”公园路一家炒货店老板笑着说。


整治后,货箱不越线,街区井然有序

第三综合网格“一店一线”商区共治模式的探索并非孤例。朱泾镇在全镇划分了5个综合网格,实施“一格一策”,党建引领的精细化治理实践,正从“试点盆景”变为“全域风景”。目前,全镇30个村居依托“网格有约·有话大家说”机制,将更多民意诉求转化为治理实绩。


第一综合网格收到来自快递小哥的建议

不久前,第一综合网格协同临源居民区从快递小哥一张手写的建议条“绿化优化”出发,启动“百草园”项目建设,联动中医门诊部种植驱蚊草药、青创联企业家设计艺术绿植,让蚊虫滋生的废弃绿地变身“草药课堂”和邻里客厅……“群众点单、网格接单、共建单位领单”的闭环,让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花。


“规则不是枷锁,而是自由的前提;治理不是对抗,而是共识的凝聚。机制上墙不如落地生根,群众满意才是唯一标准。”朱泾镇党委书记夏红梅的这句话,诠释了全镇5个综合网格“一格一策”的精髓。

(本文部分图片由朱泾镇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