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Ooooo2”发帖:好几个月没往河坊街这里走了,今天来推拿顺路过来想买葱包桧儿,远看门口贴了纸以为是搬地方了,走近才知道原来大姐生病了(肩颈痛一直没好),好像已经休息挺久了,留言越来越多,看得有点想哭……早日康复啊!想了。
去年年底,陆陆续续有人发现,后市街“叶大姐葱包桧”一直没开,春节过后仍不见叶大姐身影——要知道从2002年开始,叶大姐的店几乎全年无休。
今年正月记者还去了一趟,叶大姐在门上留了纸牌,说在家调养身体,找来的食客纷纷在纸上留下“早日康复”的祝福。(早前报道:)
时隔两个月再来,“叶大姐葱包桧”卷闸门拉起。
“叶大姐出门去配药了,中午前就会回来。”老杜说,老杜是叶大姐的老公。
“叶大姐葱包桧”开在后市街由义弄,23幢一楼,门面也是家。以前都是买了就走,现在才看清,做葱包桧的小厨房,原本是一间卧室,双人床、衣柜、蚊帐、书桌、电脑……
叶大姐回来了,我发现她头上多了丝丝白发。2017年时快报记者采访过叶大姐,那时的她还扎着辫子,一头黑发,干练十足。
2017年的叶大姐一头黑发
“去年被开水烫伤,7月、8月都在休养,开始以为是颈椎病,结果在家一躺,浑身都开始痛。”叶大姐说,休养了两个月,以为好了,又把店开起来,没想到做了两个月不到,又吃不消了。
“7月、8月休息,9月1号开门,11月14号又开始休息,直到现在,我记得很清楚的。”老杜说。
最痛的时候,叶大姐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站起来干点活,关节就疼,更不要说按压葱包桧。
“其实就是太累了!没日没夜地做,年纪轻没问题,连着几十年下来,都在给身体埋病根。”老杜说。
叶大姐做葱包桧这些年有多辛苦,老杜都记得清楚,他白天要上班,身体也不太好,只能尽量跑前跑后帮帮忙。
“一般都是他(老杜)去买葱、买油条,我凌晨3点多起来做春卷皮子,熬甜酱辣酱,弄完搞卫生,把材料备好,一天卖下来,晚上7点多收摊,再搞一下卫生,以前女儿读书,还要去接她放学、下晚自习。一天睡眠也就六七个小时,双休和节假日,睡的时间更少。”叶大姐说,20多年来,她只想着开门多做生意,多赚点钱。
最辛苦的一个晚上,夫妻俩都记得,叶大姐只睡了40分钟。
“差不多连轴转了23个小时,这个是她最长的纪录。”老杜说,现在两个人停下来想想,当年真的是在拿命赚钱。
叶大姐说,做春卷皮,要拉、揉、捶,做出来的皮子要薄、韧、不会破。做葱包桧就是要用力压,把油条里的油压出来,才会松脆好吃。
叶大姐手臂也比一般人粗壮些,有肌肉的。老杜说,一年365天,天天这样做,关节磨损很厉害,她右手手肘手腕经常发肿,到了晚上关节就酸痛,几个老顾客还送了红花油和药膏。
卷帘门上写的满满的留言祝福,叶大姐当然知道,“真的要谢谢大家”。
但什么时候恢复营业,叶大姐还没想好。初步想法是,先休息到下半年,看身体恢复情况,可以了就继续开门营业。
“女儿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老杜说,女儿去年研究生毕业开始上班,知道妈妈身体不好,操劳了一辈子,让她赶快退休享享清福,把身体养好,“她也有带我们出去旅游的想法”。
从家庭经济角度看,也确实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但这段时间休息下来,叶大姐总觉得闲不住,“没手势”(杭州话“没手势”通常用来形容人很无聊,不知道手要往哪里放)。
“大家说我春卷皮子好吃,其实也跟我做事比较认真有关系。我干活的时候,是比较沉浸的,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叶大姐笑着说,“这种习惯也不好,不懂得享受人生。”
叶大姐今年58岁,老杜大她8岁。叶大姐23岁时嫁给杭州人老杜。
叶大姐刚来杭州,在五常中心小学做代课老师,后来在凤山门小学当代课老师,经人介绍,认识了老杜。
代课老师收入低,叶大姐就想着怎么多赚点钱。老杜说,葱包桧这个东西,杭州人都喜欢吃。
2002年,葱包桧摊开起来,一开23年,地址都没变过。
但葱包桧摊开起来没多久,教师行业改革,原先的代课教师通过进修、考试,都能拿到编制。
叶大姐也想过,如果当年没做葱包桧,继续当老师,自己的人生会怎么样,“或许身体不会变得这么差,可能有更多空闲日子吧”。
但不可否认的是,靠着这个葱包桧摊,一家人有了经济基础,赚到了钱。
2021年春节,叶大姐和老杜夫妻俩
“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对身体的伤害肯定是不可逆的。”叶大姐说,人生不会完美,也不可能重来,“我们为了钱劳碌了一辈子,很多事情后悔也没用了,只希望女儿能快乐一点。她研究生毕业,现在工作蛮好,我们也没想过让她去赚大钱,让自己太累。”
老杜说,女儿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年纪大了,女儿就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身体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本钱。”
临近中午,阳光明媚,晒得后市街有些发烫。闲庭信步走到这里,买一副葱包桧,往吴山、西湖方向边走边吃,蛮惬意。
2010年,小吕在惠民路5号勇进中学(现为杭州中学)读初中。“以前每到周四还是周二,最后一节课是去吴山上踏青,每个班排着队,从后市街走到河坊街,再走上吴山。
“每次踏青路过叶大姐那里,都是一股香味。踏青路上买老师肯定要批评,我就摸着兜里的零钱,想着放了学跑去买。”小吕说。
这些年小吕考上大学,去国外读研,又回杭州工作,还是经常来买葱包桧。“以前买了就走了,后来看了新闻知道叶大姐的时候,叶大姐已经不做葱包桧了,以后路过这里,希望有机会和大姐说说话吧。”
小陈说,她是看着叶大姐店门口的队伍,一年一年长起来的,这几年再来,就要排队了。
“之前有个大叔来吃,车子直接停在后市街路边,后来排队20分钟还没轮到,看见交警抄牌,他一边请别人帮忙留个位置,一边跑去和交警沟通。”小陈说,后来大叔上了车没回来,估计是找车位去了。
“早听说大姐身体不好,我们其实也希望大姐好好休息,吃了好多年了,虽然会真的怀念,但我们更希望大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养老呀。”小陈说。
叶大姐说,开了23年,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捧场,但什么时候再开,是不是继续做,也要和家里人坐下来,好好商量。“我确实也放不下这个工作,一方面是一份收入,另一方面也感觉自豪,有感情。”叶大姐说。
“可女儿的想法也很实际。”老杜说,将来也有可能上午备料,下午营业几个小时,现在都还是未知数。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陈彬
编辑 潘俐
审核 张倩 王晨郁
看完了新闻,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今天的佩琦说新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