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青春期发育的阴霾,足以笼罩每一个孩子。

即便在赛场上光芒万丈的全红婵,也无力对抗。

一次比赛失误,竟让某些挑刺的网友放出冷箭,声称:“全红婵的时代结束了!”

就在几天前,2025年跳水世界杯的10米跳台上,中国跳水队的“天才少女”全红婵以4.95分的微弱差距,惜败给队友陈芋汐,获得银牌‌。


对于此次丢失的金牌,以及在动作上的失误,并不是心态的问题,也不是裁判的原因。

而是青春期的全红婵,饱受身体发育的困扰,已远超常人的想象。


冠军的青春期困扰

当我们谈论全红婵,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

“跳水神童”;

“大满贯选手”;

“中国最年轻奥运三金王”;

她还多次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盛赞:

“压住水花,却压不住锋芒!”


而这个被命运选中的天赋型选手,正在被逐渐打碎。

此前采访中,全红婵就表示,“我也有年轻过,但是我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


原因是,对于跳水这项运动,哪怕体重只重了一点点,技术也要重新做出调整。

东京奥运后,全红婵的体重从原来的35公斤,增至43公斤,导致她在空中翻腾动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曾经的感觉找不到了”,她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更高强度的力量训练。

就好像全红婵自己说的,“以前做转体轻松得像陀螺,现在每次腾空都要多使三成力。”

另外,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所以早年的成名和盛誉,也让她背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


前段时间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她对着镜头担忧地诉说:

"现在每次比赛前,我都怕自己跳不好。"

"特别是那些说我让国家失望的……"

对此,也有媒体担心,如果全红婵无法顺利度过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难关,不排除有提前退役的可能性。


阵痛背后的韧性

这种胆战心惊,又想拼命做好的心理,像极了每一个正在经历成长阵痛的青春期孩子。

“我做的不够好,怎么对得起别人的期望?”

“我以前明明可以做到,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太差劲了……”


但令人鼓舞的是,全红婵并没有因此退缩。

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她每天多练2小时。

每天要做理疗,针灸、推拿、冷敷等,来缓解训练带来的身体不适。

连饮食上都被严格要求,甚至被监控到了每一粒水果的摄入量,想想都让人心疼。

为了帮助全红婵克服难关,教练也给她增加了不少特殊训练。

比如,在弹网绑上传感器,电脑实时记录并分析每个动作的角度,而后根据问题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和再训练。

当然,全红婵全程积极配合,毫不胆怯。


在这个曾经站上世界巅峰,如今却饱受质疑的孩子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

人生的成功,真的不只是站在领奖台上的金牌、鲜花和掌声。

更是在跌落谷底、遭遇挫折时,还能留有一身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咬牙坚持的韧性。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应该给这个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变脆弱的青少年

奥运冠军全红婵因备受关注,她面临的困境也受到了极大重视。

然而,我们普通孩子,同样在青春期经历着身心的巨大蜕变,却往往被无情忽视。

在生理层面,身高、体重的显著变化,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可能致使孩子对自身形象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学业方面,课程数量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以及激烈的升学竞争,给青春期孩子带来了成倍的挫败感。

社交上,他们虽渴望融入集体、建立亲密友谊,却常常因为不知如何社交,陷入被同学孤立、与朋友闹矛盾的社交冲突中。


或许,因为害怕父母的担心和唠叨,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告诉爸妈:

“我其实有无穷无尽解决不了的烦恼。”

毫不夸张地说,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布满了暗礁,让他们处处碰壁。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

“这些受到忽视或压抑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的存在变得极其脆弱,仿佛旷野上的一支支烛光,一阵微风就足以将之全部吹灭。”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找不到有效的处理方式,无疑会雪上加霜。

让他们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抑郁率逐步上升,自杀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心理韧性,从改变视角开始

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接受过心理韧性训练的青少年,其网络成瘾、校园霸凌受害率可以下降37%。

有句话说,

“心理韧性是忍受痛苦的能力,是迎难而上的能力,也是哪怕暂时没有结果仍旧气定神闲、不失自信的能力。”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呢?不妨从改变视角开始。

1、旁观者视角

也就是,把我现在遇到的困难,假设成我的某个朋友遇到了这个困难,我会怎么帮助他,我会给他什么建议。

心理学家皮杰亚认为,这种“去自我中心”的视角,可以帮助孩子换位思考,更客观地分析问题,避免陷入自我否定的思维陷进。

2、远时间视角

想象一下,当我们40多岁往回看,还会因为曾经的某次考试考砸了而彻夜难眠吗?

这些小事儿,恐怕早就不值一提。

当孩子在当下遭遇巨大的挫折时,引导他拉长时间线,想象自己在5年、10年后,回头看现在的困难。


或许就会发现,此刻跨不过去的坎,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土坡。

3、上帝视角

如果一个小孩无缘无故踹了你一脚,你会发火吗?

想必不会吧,因为大部分人会觉得,和小孩子斤斤计较?倒显得我不大懂事了。

所以上帝视角的本质,是让自己站在更高的维度,从缥缈的云端,俯瞰芸芸众生。

仿佛能真正理解那些让人瞬间释怀的句子:

“当别人攻击我时,我不会自卑,因为我看到的是他的恐惧。”

“当别人讨好我时,我也不会傲慢,因为我看到的是他的无助……”

这种上帝视角,能帮孩子跳出小我的狭隘,以一种无限的包容和接纳,去化解有限的困境。

一个能在未来寻得幸福的孩子,必定是在年幼时,练就了无惧一切遭遇的心理韧性。

由此,在往后未知的风浪里,他才能凭借自持、自助与自立的品格,活得游刃有余 。

如果孩子厌学、抑郁、沉迷手机价值观偏差、亲子关系紧张…可以添加老师,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