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当美国政府于4月9日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至104%时,白宫官员曾自信宣称“中国将被迫回到谈判桌”。
然而,这一被美国媒体称为“史上最强关税”的政策,不仅未能动摇中方的立场,反而激起了各国的反抗之心,一时之间特朗普被来自全球的电话搞的是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中国这边却是传来了多条好消息。
首先是全球“向东看”的集体转向。蒙古国议会4月8日全票通过的《新跨境铁路协定》,成为了这场全球关税战中的第一个反抗高潮。
这条计划于2025年开工的铁路,将直接连接蒙古国塔旺陶勒盖煤矿与中国边境口岸,预计2027年通车后,蒙古国对华煤炭年出口量将激增3000万吨。
对于这个80%出口依赖中国的内陆国家而言,铁路不仅意味着经济命脉的打通,更标志着其“第三邻国”战略的实质性突破。
而几乎同一时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在布鲁塞尔发表了耐人寻味的讲话。“维护以世贸规则为核心的贸易体系,是欧中共同责任。”
她在4月8日的声明中,将美国关税政策定性为“对多边主义的严重冲击”,并透露欧盟正酝酿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这与其三个月前“减少对华依赖”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态度的转变源于两个现实:中国连续两年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业因美欧关税争端损失超50亿欧元。
日本的动向同样引发关注。4月8日发布的《外交蓝皮书》中,东京将中日关系定位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与2022年版本中“强烈关切东海问题”的表述大相径庭。
更值得玩味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在3月中日达成20项合作共识后,公开批评美国“对等关税”损害盟友利益。
尽管日本尚未完全放弃对华战略摇摆,但其经贸领域的务实转向已不可逆——2023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创下历史新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访华行程,则为欧洲的“向东看”热潮添了把火。这位在越南高调宣称“必须开拓新合作伙伴”的政治家,将经贸合作列为4月10日北京会谈的核心议题。
西班牙《世界报》披露,桑切斯此行重点推动中国参与安达卢西亚氢能项目,该项目被视为欧洲能源转型的标杆工程。
而在法国,马克龙4月8日对媒体直言“加征关税只会引发全球衰退”,其矛头直指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
接着便是匈牙利,4月8日,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在记者会上宣布,中国以170亿欧元投资额稳居该国最大外资来源国,宁德时代、蔚来汽车等企业正在布达佩斯打造欧洲新能源产业中心。
“欧盟需要与中国建立稳定的经济关系,而非对抗。”这番言论被视作对冯德莱恩的隔空呼应。数据显示,中匈贸易额在过去五年翻倍增长,中国投资的电池工厂为匈牙利创造了3.2万个就业岗位。
印度《经济时报》也在4月9日用一篇深度报道揭示了另一个关键转变。尽管中印边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印度已悄然调整策略。
2023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62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却同比收窄18%。印度商工部官员私下透露,莫迪政府正寻求在制药、电子制造领域与中国深化合作,以对冲美国“友岸外包”政策的不确定性。
而这种务实主义也在柬埔寨得到了更直观体现,柬埔寨首相洪玛奈4月8日亲自视察中国援建的云壤海军基地时强调,“中柬合作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该基地升级后将大幅提升柬埔寨海上救援能力。
这几条消息看似各自独立,实则构成清晰的地缘政治图谱:当美国执着于关税武器的“精准打击”时,中国正通过基建、投资、能源合作编织多维度伙伴网络。
蒙古国的铁路、西班牙的氢能、匈牙利的电池工厂、柬埔寨的港口——这些项目背后,是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化升级的渴求,也是发达国家对供应链安全的焦虑。
特朗普政府显然低估了关税战的副作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模型显示,对华104%关税若持续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89万个就业岗位,并使通胀率再攀升1.2个百分点。
更致命的是,盟友的集体反制正在形成“去美元化”压力:欧盟计划建立独立结算系统,印度推进卢比国际化,东盟十国3月刚签署本币结算框架协议。
而在这场全球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商务部4月9日宣布的反制措施仅涉及美国丙酸等化工产品,被外界解读为“留有余地的警告”。
这种克制与华盛顿的激进形成鲜明对比,却也暗合中国传统智慧——以天下之利为利,则攻无不克。
回望过去72小时的风云变幻,一个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为何美国的极限施压反而加速了国际社会的“向东聚合”。
根据世贸组织报告,中国已连续1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而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调查显示,63%的欧盟企业认为“与中国脱钩将导致严重衰退”。
当特朗普试图用关税改写贸易规则时,蒙古国的煤炭专列正穿越戈壁驶向天津港,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布达佩斯街头投入运营,中法联合研发的碳中和项目在巴黎郊区破土动工。
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21世纪多极世界的雏形:没有永恒的霸权,只有利益的交织与文明的共生。
当然,在为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时,我们也不能自大。
这是一个变数不断的时代,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努力提升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还要认真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并以团结一致的姿态迎接各类挑战,以及将朋友变得多多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