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学课太有趣了,每打卡一个任务,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肇庆市第九小学五年级学生潘余菁兴奋地向记者分享她的研学体验。在模拟叶挺独立团打绑带战备任务的环节中,她所在的小组以2分52秒的成绩成为最快完成任务的团队。
学生们学唱红歌。 记者 陈明红 摄
这一幕发生在近日叶挺独立团建团100周年主题研学活动现场,学生们通过情境化任务,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脉搏。
1925年,叶挺独立团在烽火中诞生,这支被誉为“铁军”的革命队伍,以其“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成为党史上的光辉典范。2025年,这段历史以全新的方式走进青少年的视野。由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推出的华南地区首个革命旧址情境化教育拓展包——《铁军大事记》正式上线,这也是叶挺独立团建团100周年主题研学项目。该项目通过“展陈+场景+任务”三维驱动,打破传统红色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感悟铁军精神。
只见学生们6人为一组,各自拿着“探索包”里的研学手册和各种工具,化身“小战士”分赴纪念馆各楼层沉浸式学习。在复原战士宿舍中,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模拟战士们如何打绑带;在复原政治研究会处,学生们学唱革命歌曲。大家在纪念馆中以线索定位展品、解码历史信息,并通过跨学科任务深化理解。
借助历史档案卡、军事地图、手作材料等辅助道具,在近2小时的探索后,潘余菁与同学们一同完成了课程。“我从小就知道叶挺独立团的故事,但是这次课程让我感受特别不一样,沉浸式感受战士们的艰苦不易,更让我们更加敬佩革命先烈!”她说。
这样的效果让该研学项目负责老师十分满意,该老师认为,传统博物馆参观中,孩子的参与度往往不足,而《铁军大事记》拓展包就是要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该课程针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的历史特色,按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初中分段设计,通过高度还原的史实任务,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去找到“铁军精神怎么练就的”这一答案。
叶挺独立团不仅是党史上的光辉坐标,更是当代青少年锤炼品格、建立历史纵深思维的鲜活教材。如何真正让红色文物活起来,也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刘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创新研学项目,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开放共享资源,吸引社会力量,与省内优秀研学教育机构合作,最终量身制作出这一融合场馆特色与教育目标的课程包。
“我们希望能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纪念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红色研学资源库,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刘芳说。接下来,该馆将继续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增强互动性、体验性,让革命文物真正成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为全省红色教育创新提供“肇庆样本”。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