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率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彭德怀元帅在战后对美军统帅李奇微作出过“最难缠对手”的客观评价,同时直言不讳的指出他比“前任”麦克阿瑟“更谨慎、更实际”。
影视作品中的彭德怀
能让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殊为不易,也足见李奇微在朝鲜战场的军事指挥上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很多人又同时伴随着这样一种困惑:低调务实的李奇微为何没能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便以“联合国军”总司令身份全权指挥战事,反而让孤傲且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统兵出征呢?
用当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一句话来概括总结,那便是:李奇微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而麦克阿瑟也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堪。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李奇微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的战绩表现。1950年12月23日,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视察三八线防御战线时意外遭遇交通事故丧生,李奇微顺势从他手中接过集团军指挥棒。
作为军界职衔晋升的跳板,李奇微很快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正式成为与百万志愿军战场“硬碰硬”的后方总指挥。相比于整日坐在指挥室夸夸其谈的前任麦克阿瑟而言,胸前始终悬挂两颗标志性手雷的李奇微显然更加低调务实。
朝鲜战场上的李奇微
上任伊始,他便马不停蹄的着手处理两件“大事”:一是频繁深入部队一线视察,尽最大努力恢复和提振在前三次战役中被志愿军挫败的军心士气;二是将自己封闭在作战室内全身心研究我军的战略战术,以期找到破局之法。不得不说,几天时间下来,他还真的发现了志愿军的明显短板——后勤补给困难。
的确,相比于美军的咖啡、罐头而言,志愿军在前期入朝作战中啃的是硬土豆、吃的是炒面掺雪,武器方面与美军的差距也显得颇为悬殊,尽管前三次战役以志愿军获胜而告终,但在美军火力和机械化优势明显的立体防御网面前,我军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此,李奇微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磁性战术”,即美军在战场上像磁铁一样吸引志愿军追击前进,5天左右时间之后,我军受限于后勤补给消耗殆尽的窘境不得不向后退却,而美军则乘势集中坦克、飞机和重炮等机动优势向我军后方发起攻势。
李奇微的战术创新使美军摒弃了此前麦克阿瑟制定的正面机械化推进方式,并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开始钻研学习我军的迂回穿插和短促突击战术,一度令习惯此前美军正面大举进攻战术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不太适应。
影视作品中的志愿军战士
因此,李奇微上任之初与志愿军的战绩表现,比前任麦克阿瑟还是略胜一筹的,至少在低调务实、狡猾多变的战术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不过,正所谓“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李奇微在研究志愿军,而志愿军司令部的一众指战员们,也在一次次实战中揣度和研究着这位劲敌的“磁性战术”。这其中,又以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邓华总结最具代表性。
作为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指挥过百万级部队大兵团作战的将领,邓华就李奇微引以为傲的“磁性战术”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的反制策略,即改变我军擅长的运动战模式,充分利用朝鲜半岛山地纵横优势与美军机械化部队展开“零敲牛皮糖”的阵地攻坚战术。用他在志愿军军事会议上的话讲:
“敌人既然知道志愿军的攻击极限,索性志愿军就按照抗战时期小打大的麻雀战、袭扰战,集腋成裘,打小规模攻坚战,一次歼灭美军一个连到一个营,用‘零敲牛皮糖’战术不断敲打美军的有生力量,粉碎李奇微所谓的‘磁性战术’”。
影视作品中的邓华(左)与洪学智
随后,在新的战术思想指引下,志愿军建立起以交通沟、堑壕和防空洞相连接的“地下长城”防御体系。凭借坚固的坑道防御工事,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后期的上甘岭、老秃山战役中不仅成功抵御了美军强大的炮火,同时依托工事便利开展冷枪冷炮运动,让美军部队防不胜防。
加之后勤补给线在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的改革创新中得到了有效的稳固和提升,既能应对美军的空中轰炸袭击,又能将源源不断的物资送到前线每名浴血奋战的士兵手中。因此,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并未持续发挥多少作用便黯然退出。
只能说低调务实的李奇微确实有点“厉害”,但这种“厉害”是建立在麦克阿瑟指挥前三次战役接连失利的败绩基础上的,换句话说,是“同行”麦克阿瑟的不堪衬托了李奇微的“厉害”。
而一旦志愿军适应新的战术并逐渐克服自身存在的明显短板后,李奇微也就没有那么“厉害”了。话又说回来了,李奇微在战术和指挥上远胜于麦克阿瑟,为何前期没有直接让他替代对方全权指挥“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战争呢?
朝鲜战争期间的麦克阿瑟
理由很简单,也很直观,那就是麦克阿瑟没有那么不堪。作为美国西点军校的校长、美军太平洋战场的“王牌统帅”,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前期的表现还是彰显出一定的军事指挥基础的,至少从仁川登陆的军事行动来看,他并非是有名无实的泛泛之辈。
如果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的话,麦克阿瑟可能真的会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而鉴于他前期这样的战绩表现,即便是与之关系微妙的杜鲁门,也很难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替换这位“骄兵悍将”。
因此,李奇微很难在最初的朝战中映入杜鲁门和美方高层的统帅人员名单序列,抛开麦克阿瑟常年在远东经营的资历不谈,如果没有沃克突遭横祸的意外事故,他能否成为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都很难说。
毕竟,成功者不仅需有扎实过硬的本领,更要把握别人所无法抓住的机遇,两者皆得,方能有一个供自己大展身手的平台。
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
李奇微没有那么厉害,麦克阿瑟也没有那么不堪,这一切都可归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即志愿军正式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路。也可以这样自信的讲:不怪美军统帅不够强大,只是他们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