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检察日报聚焦荆州市公安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此案是荆州市检察机关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深化协作、探索“刑事+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标志性成果。
今天,
让我们跟随检察官一起,
复盘个人信息贩卖中的猫腻……
4月7日,荆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工作座谈会在公安县举行。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荆州市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代表汇聚于此,围绕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课题深入交流。会议重点复盘荆州首例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并对后续民事赔偿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探讨。会议强调,检察机关将立足公益诉讼职能,深化“检消协作”机制,推动刑事打击与民事追责、行业治理有机衔接,切实筑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会议复盘:
一体化办案机制破解维权难题
2023年5月,山东省沂南县一居民因点击短信链接陷入电信诈骗,但涉案电话卡登记在湖北公安县一居民名下,该居民却并未办理过此卡。经过深挖线索发现,其背后是涉及4000余名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害的犯罪链条。
公安县人民检察院迅速介入,引导警方完善证据,锁定某通信公司公安县分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罗某、陈某、李某,三人在2022年至2023年5月,利用工作之便违规办卡4200余张贩卖,违法所得近40万元,并通过违规办理的电话卡,向不特定用户群发含有招嫖链接的违法短信,每条短信获利0.3元至0.6元。
2025年2月20日,三名被告被判承担10.25万元民事赔偿并公开道歉,实现“刑事+民事”双重追责。
本案中,检察机关积极助力,公安县院协助调证,厘清侵权因果关系,荆州市院业务骨干全程参与,提供专业意见。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构建“省级统筹+地方联动”模式,与各地消委组织创新合作,推动建立“检察支持起诉+消委组织维权+律师公益代理协作”机制,形成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的协同治理格局。
共治展望:
以“个案突破”推动“全域治理”
在推动行业源头治理上,针对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信息的情况,检察机关向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监管、强化员工法治教育,从根本上防范侵权行为再发。在创新协作机制方面,“检察机关+消委组织”紧密联动,解决消费公益诉讼原告取证难题,形成公益诉讼范本,并推进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框架协议,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荆州样本。在强化法治宣教层面,判决责令侵权人通过媒体公开道歉,以“一案警示一片”提升公众防范意识,让消费者学会维权,震慑潜在侵权者。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这起典型案例的妥善处理,只是荆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一个缩影。
未来,荆州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刑事打击+民事追责+行政监管+公益诉讼”全链条治理模式,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守护好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网”和合法消费权益,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贡献源源不断的检察力量,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消费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2025期
作者|王云飞 黄娇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余静
点“推荐”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