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吃饱、机器人“大厨”上岗……在杭州,城市社区老年食堂中,已有80%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你家附近有社区食堂吗?现在的社区食堂有哪些新探索?和小编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老少共享

多家社区食堂探索“全龄友好”服务

工作日中午饭点,“90后”小伙黄德辉仅步行几分钟,就来到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邻里食堂,花上9.9元即可享受一份“青年专属”套餐。“两荤一素,味道又好。以前在外边餐馆吃一顿饭基本要二三十元。”


2023年10月,该食堂完成改造提升,除辖区原有老年人外,周边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也成为主要用餐群体。改造提升后的食堂特意在时间和菜品上作出调整,兼顾老少需求。例如在错峰用餐和菜品口味方面,10:30之后的第一波菜品以老年人口味为主,11:30之后年轻人陆续用餐,第二波菜品更偏向年轻人喜好。虽然食堂进行了改造提升,但对老年人的基础保障没有变化,仍然为老年人提供5折、7折和9折的分年龄段折扣。


年过七旬的居民郭阿姨见证了食堂变热闹的过程。在她看来,一方面,菜品种类更多样,丰富了大家的选择;另一方面,社区食堂这一公共空间促进了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流。


为提供“全龄友好”服务,杭州多家社区食堂都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索。例如,上城区凯旋街道“小巢里”社区食堂中、晚餐提供自助式快餐,夜宵时间上新烧烤、小龙虾等菜品,并将打烊时间延迟到凌晨2时;西湖区邀请10余家知名餐饮企业开展“名厨进食堂”活动,并与“饿了么”合作,试点开展“助老社区侠”行动,助力社区食堂上线外卖平台……

杭州的社区食堂

正在变得更加智慧

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大运河社区食堂,两台炒菜机器人正“火力全开”。工作人员只需按照设定程序倒入鸡丁、青红椒等食材,就可完全“放手”,等待爆炒鸡丁出锅。


“我们引入炒菜机器人,主要是考虑到相较于人工炒菜,它在整个翻炒过程油烟少、噪音小、没有明火,口味、口感能够保持统一,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可以让利给顾客。”王马大运河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食堂一改传统按份售卖的模式,统一称重计价。“老年人胃口小,以往拿不了几份菜就吃饱了。改成称重售卖后,他们可以少量、多类的挑选菜品,又能减少浪费。”


此外,我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归集民政、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数据,打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成健康画像,智能推荐菜品、提示禁忌饮食,提升助餐服务质量。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食堂将老人健康档案与食堂数据打通,精准推送饮食和菜品建议。

同时,鼓励盘活社区配套用房、国有和企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社区周边高校等资源,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以合作共建、连锁发展等方式参与社区食堂建设和运营,无偿或低价用于社区食堂建设。

背景链接:

去年2月,杭州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升级迭代,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市民开放。截至2024年底,我市868家城市社区老年食堂中,已有80%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成为“老少同乐”的用餐场地。

来源:杭州民政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欢

一审:缪军;二审:官卿梓;三审:李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