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游记》很多家长犹豫是否让孩子阅读,担心其中的神话元素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故事本身就是降妖的过程,里面打杀的词很多,比如劈头就砍、当头一棒、直接杀进洞里、把所有的妖精全杀死了、放火烧了水脏洞。

听听、瞧瞧,这都是什么词啊!这做的都是什么事啊!这能给6岁孩子看啊?

我很怕孩子跟着孙猴子学坏。也怕孩子学孙猴子的模样,上蹿下跳、毛毛躁躁的,动不动就想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但是我发现孩子听完《西游记》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具有攻击性地行为。在小朋友多的走廊里,他会有序下楼、礼让年龄小的小朋友。

我想,这可能跟故事后面提示小朋友:打架是不对的有关

所以,我就想啊,孩子喜欢,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讲呢?



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环境不适合的行为,我们及时告诉孩子对与错,“打人是不对的”。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是非观念

还和孩子分析,故事里那些妖怪要吃他师傅,孙悟空才打妖怪、杀妖怪的,对吧!孙悟空为了保护师父才出手,这是正义的行为。引导孩子知道,使用武力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是随意发泄自己情绪的方式。

而且孙悟空也不是每次都打打杀杀啊,他也会用智慧和计谋解决问题,比如三借芭蕉扇、智斗红孩儿。

相比限制孩子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我觉得教会孩子分辨是非、明辨善恶,遇事冷静思考、灵活应对更为重要。



生活中,坏人不会告诉你他是坏人,就像妖怪不会告诉你他要吃人一样。因此,教会孩子识别潜在的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很重要。我们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类似的问题:比如,

  • 为什么唐僧就是不信白骨精是妖怪呢?
  • 为什么猪八戒总是拆孙悟空的台呢?
  • 唐僧帮那些妖怪,一次次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为什么不长记性呢?
  • 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怎么提醒师傅小心妖怪。让唐僧相信的同时,还不会被误解呢?

告诉孩子别做善良的老好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才是首要任务。别把自己当唐僧,生活中,身边可没有孙猴子保护你。



说到读《西游记》,年龄大的孩子,能理解复杂的情节,可以读青少版;而年龄小的孩子,更适合阅读简单明了的故事,更适合低幼版。

所以,几岁给孩子读,选择什么版本,我个人主要看孩子愿不愿意听,能不能理解。孩子喜欢,就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孩子不喜欢读,可能是不理解、听不懂、不感兴趣,那就放下,年龄大一大再读,也许孩子就会喜欢。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