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编辑/王美琪
高端美妆又涨价了!
近期,国际美妆品牌相继宣布涨价。高丝集团旗下高端品牌黛珂宣布,自6月1日起将对旗下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超170款产品价格上涨,涨幅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香奈儿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也表示,香奈儿品牌于2025年4月2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渠道对部分产品进行了调价。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数10个头部国际品牌宣布涨价,大多涨幅在1%-10%不等,个别产品涨幅达到40%。这也预示着2025年第一波涨价潮即将到来。
数十个高端美妆抱团涨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第一波涨价潮主要来自资生堂、肌肤之钥CPB、希思黎、香奈儿美妆线、LVMH旗下香水、欧莱雅集团旗下修丽可、黛珂、whoo后、苏秘37°、欧蕙等数十个品牌。
1月1日,LVMH集团率先对旗下香水化妆品进行涨价,法国希思黎天猫官方旗舰店也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价进行调整。LG生活健康于1月1日起全线上调价格、涉及whoo后、苏秘37°、欧蕙等品牌。LG生活健康方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进口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持续上涨,公司作出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1月10日,资生堂集团在官网发布了价格调整通知,将于4月17日开始调整部分产品的价格。其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对旗下资生堂品牌38款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覆覆盖护肤、彩妆、美妆工具等品类,部分商品涨价幅度在2%-11%不等,也有个别商品涨幅超过40%。
在资生堂品牌官宣涨价同期,资生堂集团旗下另一高端品牌CPB,也发布了涨价通知,将从4月17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价格。此轮涨价几乎覆盖CPB旗下所有产品,普遍涨幅约为4%-15%。对于此次涨价,其中国市场是否将同步进行价格调整?资生堂中国对外表示,中国市场的建议零售价是基于品牌、产品战略和市场情况决定。
资生堂一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国内的涨价幅度无法预测,但大体趋势与日本总部相同,且按照往年的涨价趋势,本轮涨幅大概在10%以内。
不止是大牌,就连海外小众品牌也跟风涨价。法国贝伊丝品牌宣布于3月10日起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并表示,近期国际贸易成本持续上涨,按照品牌总部的要求涨价。
进入2025年,不少品牌专柜的柜姐在社交媒体上“预告”涨价。修丽可柜姐也发文表示,收到欧莱雅中国的通知,20余款产品于4月1日涨价,并放出了具体的涨价产品明细。
香奈儿品牌也于4月2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渠道对部分产品进行了调价。对比涨价前后的产品价格发现,香奈儿口红类产品普遍涨价20元,珍藏系列口红则从1380元上涨至1420元,上涨40元;珍藏系列1957香水从1900元上涨至2060元,涨幅超8%。
高丝集团旗下高端品牌黛珂将从6月1日起对旗下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以应对由于全球通货膨胀而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涨。
据美妆网统计,此次黛珂产品价格上调,涉及护肤、彩妆、底妆、防晒、香水、个护等多个品类,共172款产品。其涨价金额约在550-1100日元(约合人民币27.71元-55.41元)之间,多数产品涨幅在3.3%-5%。其中,AQ Melority密集霜涨价幅度最大,从13.2万日元涨至13.75万日元,涨价5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78.01元)。
大批外资美妆品牌涨价,除了跟行业大环境有关,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增长受限靠涨价挽回?
事实上,开年必涨已成为各大国际美妆品牌的惯用策略。
综合各大集团业绩或品牌对于涨价的原因解释来看,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调,存在这三大共同因素:
1.成本压力。物流、人工、原材料、关税等成本上涨导致价格上涨;2.汇率与宏观经济环境。为了抵抗通货膨胀和汇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适时调价以免影响财务表现;3.品牌策略。奢侈美妆品牌(如香奈儿、LV旗下香水等)通过定期涨价维持“稀缺性”,强化高端形象,吸引高净值客群。针对需求旺盛的市场提价,利用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高接受度提升利润率。此外,明星代言、社交媒体推广成本增加,品牌可能将费用分摊至产品定价。
除了对冲成本、维持高端形象,“提振业绩”也是隐藏在涨价背后的重要目的。从各大美妆品牌过往动态来看,宝洁就曾在多个季度财报中提到“定价上涨带来销售增长”,旗下SK-II多年来多次涨价。高丝集团此次提价,业内也传出其想借此提振业绩的声音,毕竟从其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高丝集团2024年财报
HBG品牌增长研究院创始人麦青在其社交账号上表示,最核心还是因为整个大经济周期和竞争内卷,让品牌的消费人群本身渗透率在下降,导致管理层希望用涨价来挽回生意。
国际高端美妆品牌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端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近年来,珀莱雅、可复美、毛戈平等国产品牌凭借研发实力和精准的社交媒体营销,逐步抢占国际高端美妆品牌的市场份额。
高盛研究Goldman Sachs Research最新发布的《The Rise of Chinese Beauty Brands IV: Framing thepremiumization opportunity》报告指出,在当下的中国美妆企业中,毛戈平已抢占了部分市场,迪奥Dior、纪梵希Givenchy和阿玛尼Armani在彩妆领域的份额正被本土品牌如毛戈平超越。高盛认为,未来,巨子生物这类企业也有抢占高端的潜力。
中国化妆品企业图谱(图来自高盛研究报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国货美妆奋起直追、消费者偏好也在不断改变时,国际大牌希望通过提价这种市场策略来保持维持“调性”,拉开和大众品牌、国货品牌的差距,在激烈的竞争中强化高端定位,保持品牌的高价值,以进一步筛选、巩固客群。
此外,涨价也有连锁反应,同为高端品牌,一家涨价,为让彼此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其他家也会涨价。高端产品的目标客群并没有变化。
未来,国际美妆品牌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汇率波动以及关税政策的变化,将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加剧高端美妆品牌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与此同时,在国产品牌崛起和性价比消费盛行的当下,单纯依赖频繁涨价这一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可能加剧消费者的流失。国际高端美妆品牌若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需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反应速度等领域加快推进步伐。
“国际美妆品牌提价是给国产美妆品牌机会!”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随着国内美妆市场的发展,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涨价或可能会引起部分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者群体。
高端赛道的硬仗
卷价格、卷产品、卷价值……近年来,国内美妆市场几乎无所不“卷”。跨国美妆巨头也感受到来自国货品牌的“重重压力”。“面临挑战”“市场逆风”“增长不及预期也”成为了各大美妆头部企业在财报中的高频词。
但与此同时,高端化似乎成为了各大化妆品企业发力的重心。比如资生堂针对中国及旅游零售市场的疲软,希望开发能满足多元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组合,且集中在“高端、防晒、香氛和医用护肤”四个领域。联合利华在“2030年增长行动计划”中也提出,将专注于“高端化策略”以确保市场竞争力。
显然,对于已经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成熟品牌而言,核心任务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扩张,而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品类竞争力,高端化便成为必然选择。近年来,以珀莱雅为代表的国货美妆也加速向高端市场布局,推出能量精华、能量面霜等更高价格带的产品,试图突破大众市场的价格天花板。然而,这一策略在提升品牌溢价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国产化妆品是否值得高价”的质疑,国产品牌在高端化道路上仍面临消费者认知与市场接受度的双重挑战。
从1.0的产品功效时代,到2.0的多元产品力时代,不管是国际品牌还是国货品牌,想要在高端赛道突出重围不仅只是不断打磨产品硬实力,更要从产品的沟通方式、多元的内容创造、突破性的科技革新等多方面发力,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六边形战士。一个品牌想要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也是如此。
贵价不等于高端,高端美妆市场亦然。高端美妆有别于大众美妆的地方就在于,高端美妆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品牌感知价值,通过优质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具有更高价值壁垒。放眼未来,极具高端调性的品牌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