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国防部统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空天军已经累计执行了30万架次轰炸任务,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战机,乌克兰境内已经是满目疮痍。
仅在今年的前三个月,俄军就消灭了138000名乌军,按照这个速度,俄军只需要17个月的时间,就能消灭乌军的80万大军,也就是说,乌克兰军队的"生命值"仅剩17个月。
更可怕的是,乌克兰适龄男性仅剩700万,除去维持社会运转的必要人员,实际可征兵源不足百万。
普京已经表示,即便这场战争再打百年,俄罗斯也完全有能力应对,俄军的装备也已经选择重启,米格35战机新增50架订单,说明俄军正在构建高低搭配的空中梯队。这种"四代半战机+廉价无人机"的组合拳,既保持技术优势又控制成本,显然是为长期消耗战量身定制的方案。
俄军已在苏梅州建立新防线,距第聂伯罗仅有3公里了,俄罗斯还重新划定了波罗的海势力范围,说明莫斯科想要的,根本不仅仅是乌克兰的五个州,而是要把整个东乌克兰变成"战略纵深"。
一直以来,乌克兰靠着美西方的支持苟延残喘,但现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武器装备博弈已处于下风。
欧洲年产400-500枚防空导弹的产能,在俄伊朝3000枚导弹的年产量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当西方军援库存见底之日,可能就是俄军钢铁洪流突破防线之时。
北约秘书长吕特已经明确表示,"乌克兰入约不是解决方案",所以欧洲注定要放弃乌克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目前,欧洲国家中,只有法国还算积极,马克龙表示,他愿意和俄罗斯进行对话,并和普京直接交流。
法国放出的"与普京对话"信号,实则是欧洲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马克龙既要维系"欧洲领袖"人设,又想充当美俄间的调停桥梁。
但是,乌克兰每月消耗的炮弹相当于法国全年产量,德国军工重启生产线需要数年时间,所谓的"欧洲防务自主"在产能危机前不堪一击。马克龙强推的"安全保障对话",更像是为欧洲争取体面退场的缓兵之计。
而且乌克兰并不领法国的情,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已经表示:和平方案必须由基辅提出。
而最可笑的是,当属美国的态度,曾经为了挑起俄乌冲突,美国运筹帷幄几年时间,但现在特朗普上台仅仅2个多月,就已经对解决俄乌冲突失去了耐心。
美国在近日,向俄罗斯下达了的"最后通牒":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北约外长会上放出狠话,要求俄罗斯"几周内"展现和谈诚意,否则将启动新制裁。
鲁比奥说,美国已经对“为了谈判而谈判”失去了耐心,俄罗斯必须尽快要美国相信,它对达成和平协议是认真的。
其实,俄罗斯也是希望尽快停火的,但乌克兰却要求先停火,再谈论和平方案,而俄罗斯则认为,停火和和平方案必须一同推进。
但俄乌双方现在实现部分停火是有可能的,比如在能源设施、黑海安全等方面,不过想要全面停火,面临的障碍至少有三个:
首先就是领土问题。俄军现在实控着乌东四个州,地图上标红的区域不可能在让给乌克兰。但泽连斯基坚定表示,领土问题是“红线”,而美国则希望乌克兰为了大局考虑,“割让”一部分土地,以结束战争。
领土问题该如何解决,美国现在毫无头绪。
其次就是安全保障。乌克兰执着于加入北约,但是最反对乌克兰入约的居然是美国!美国政府嘴上喊着支持,实际动作比谁都快地撤走了爱国者导弹。法国人倒是想派维和部队去前线,结果被俄罗斯外交部怼回来,俄军表示,如果法国敢派兵,就把法国军队当敌军打!在俄罗斯的死亡威胁下,任何想要派兵维和国家,都得三思一下,是否能承受得起这个后果。
第三个问题就是美国和欧洲的立场差异。特朗普刚上台就翻脸不认人,减少对乌克兰的军援,以此来逼迫乌克兰和谈,但是欧洲为了自身安全考虑,立马和美国对着干,宣布追加对乌克兰的军援。虽然欧洲已经被美国边缘化,但欧洲的立场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俄乌冲突的发展。
而除了这三大障碍,实操层面的难题更让人头大。如果要实现全面停火,那么谁来监控俄乌之间长达2000公里的战线是否存在违背停火协议的行动?俄军虽然已经基本夺回了库尔斯克地区的控制权,但停火期间乌军要偷偷运武器怎么办?
现在全球都在盯着华盛顿的动作,要是美国真能促成停火,那国际格局可得重新洗牌:美俄关系回暖,欧洲战略回摆,全球能源市场怕是要经历新一轮过山车。
可要是谈崩了,后续连锁反应更刺激:乌克兰经济可能直接崩盘,欧洲难民潮再起,俄罗斯顶着制裁硬扛,美国军火商倒是能继续数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