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王娟/ 文图


4 月 9 日,工伤职工刘某来到桐柏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将一幅写有 “调解百家事,温暖千人心” 的字画送到调解员手中,激动地说道:“真心感谢调解员姚中书的辛勤付出,这么快就帮我拿到了工伤赔偿款,调解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 桐柏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凭借先行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工伤纠纷案件,不仅为受伤的劳动者送去了司法的温暖,也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

意外突至,劳动争议浮出水面

2024 年 5 月 26 日,原告刘某在工作中遭遇了一场意外。在装载消音器时,消音器突然滑落,锋利的边缘割伤了他的左腕部,瞬间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左手活动也受到了严重限制。事故发生后,公司业务主管李某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将刘某送往桐柏县中医院进行紧急救治。随后,刘某又被转至县人民医院,当晚便转至南阳市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2024 年 6 月 18 日,刘某出院后在家继续休息、治疗和复查。然而,被告公司在支付了住院医疗费后,双方就后续赔偿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此时的刘某左手功能尚未恢复,短期内无法重返工作岗位,收入来源中断,生活陷入困境。面对企业在赔偿问题上的僵持态度,刘某无奈之下,将河南某消防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起诉至桐柏县人民法院。

先行调解,彰显司法温度

桐柏县法院立案庭收到案件后,迅速进行了审核。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并将案件委派给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员姚中书负责调解。

调解过程中,姚中书耐心倾听刘某的陈述,详细了解其伤情、治疗费用、误工损失以及未来的康复需求,准确把握了刘某的真实诉求和期望的赔偿金额。同时,调解员也认真听取了被告公司的意见,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赔偿能力以及对赔偿问题的担忧。公司方面表示,担心过高的赔偿金额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同时也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心存顾虑。

为了化解双方的矛盾,调解员首先向双方详细解读了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被告公司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以及刘某依法应获得的赔偿权益。通过深入浅出的释法明理,双方对赔偿标准和各自的责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虑到刘某的实际损失,立案庭法官与调解员共同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各项损失,由被告公司一次性支付刘某各项赔偿费用,虽然赔偿金额略低于刘某的心理预期,但同时,调解员建议被告公司在支付赔偿款后,可以为刘某提供一定的就业帮扶,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这一方案让刘某深受感动,他表示,原本只期望能获得应有的赔偿,没想到调解方案如此周全,不仅解决了眼前的经济困境,更为他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

柔性化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在立案庭法官和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协议书上签字确认。被告公司当场以现金形式支付刘某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后续治疗费等共计 4 万元,刘某则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双方就此事再无其他纠纷。

创新机制,实现实质正义与多方共赢

劳动争议案件往往涉及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关系。如果选择对簿公堂,即使劳动者胜诉,也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而企业也可能因诉讼记录影响自身的商业信誉。传统的诉讼程序中,劳动者需要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赔偿,程序繁琐,救济滞后。

桐柏县法院的先行调解机制则打破了这一程序壁垒,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直接填补了劳动者的权益缺口。这一机制不仅确保了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赔偿,安心进行康复治疗,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提供了自我整改的机会,使其能够及时履行赔偿责任,轻装上阵,实现了 “案结、事了、人和” 的良好效果,真正做到了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保障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编审:赵勇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