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获得格陵兰岛,他“不会放弃任何可能”,包括使用军事力量。此外,特朗普承认“有很大可能无需军事手段”。特朗普表示,美国会100%得到格陵兰岛,并证实称他“绝对”参与了关于可能吞并格陵兰岛的严肃讨论。同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美国将从芬兰购买“急需的”破冰船。芬兰是全球破冰船产业的技术领导者和核心供应商,尤其在环保、混合动力和极地适应性方面遥遥领先。
就在前不久,美国副总统万斯“未经邀请”到访这处丹麦自治领地。万斯发表讲话说,格陵兰岛对美国至关重要,美国需要确保在北极的领导作用。丹麦对格陵兰岛的安全、防务等方面“投资不足”,没有履行应尽责任。希望格陵兰岛选择与美国合作。他说,格陵兰岛“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下比在丹麦安全保护伞下会好得多”。万斯说,美国目前并不打算增加在格陵兰岛的驻军,但将对破冰船及海军舰艇等进行额外投资。
北极(资料图)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的实力是公认的全球第一,但并不见得美国在所有的舰船方面都比其他国家领先。美国海军最强的项目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核潜艇等,甚至可以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但要说哪个项目最弱,那几乎公认的就是破冰船。目前美国仅有2艘重型破冰船,即“极星”号和“希利”号,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大国的平均水平。“极星”号从1976年1月份开始使用,至今已经服役49年,期服役18年。它由华盛顿西雅图洛克希德造船公司制造,姊妹舰“极海”号早已经退役。
北极,早已不是一片“冰封净土”。在全球变暖、资源紧缺与航道竞争的多重背景下,北极被视为“地球最后一块战略高地”。谁控制北极,谁就掌握了未来能源、运输与防务三大命脉。特朗普执政之下,美国从未掩饰其对北极战略的野心。此次拉上芬兰合作,就是在为北极布下一枚北约棋子——而且是一枚紧贴俄罗斯边境、位置极度敏感的高危棋子。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莫斯科将致力于扩大其核动力破冰船队。普京说:“俄罗斯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破冰船队。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这一地位,启用先进的破冰船,特别是俄独有的核动力破冰船。”他强调,“没有哪个国家的此类船队可与之比拟”。4月2日,第四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雅库特”号完成了海试,并沿着北方海航道进发。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渔业资源,这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一场新的“大博弈”正在上演——并非在中亚,也不在乌克兰、加沙或南海等当代热点地区,而是北极的冰封水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是为数不多还能真正开辟新航路的地区之一(去年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举行了海上演习)。这场新 “大博弈 ”的一个关键元素将是加强美国的海上能力,包括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和商业航道,铺设新的、美国能够更好守卫的光纤通信电缆,并在该地区建立更多的安全存在。
破冰船(资料图)
俄专家科尔图诺夫指出,俄罗斯所辖北极地区以不到1.3%的人口,贡献了该国15%的GDP和25%的出口额。俄罗斯20%的石油、75%的天然气开采于此,而北极大陆架的未探明油气储量,至少有173亿吨和85万亿立方米。该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俄保持能源超级大国地位至关重要。长约5600公里的北极航道,是连接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最短航运路线。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这条航线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
此前,美国彭博社援引几名“知情人士”放出消息,称作为美方寻求关系缓和的一部分,美俄官员已将北极议题确定为可能的合作领域。
不过,就连其中一名“知情人士”也坦言,鉴于近年来俄中关系日益密切,预计特朗普这种做法不太可能成功。美媒此前也有声音指出,俄美关系的本质只是“暂时性的”,俄中关系才是“战略性的”“永久性的”,面对身旁搬不走的“庞大邻居”中国,俄罗斯深知疏远中国只会带来“致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