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这个离大陆近得不能再近的小岛,最近几年老是被拿出来说事儿。

2020年5月,一场关于金门人到底想不想统一的争论在台湾的政论节目里炸开了锅。主角是金门出身的媒体人董智森和金门董氏宗亲会理事长董群省。

董智森在节目里直言“金门人不要统一”,结果没过多久就被董群省公开反驳,说金门老百姓早就盼着两岸统一,觉得大陆接管能带来更好的日子。

这事儿不仅把金门内部的分歧摆上了台面,也让大家看到台湾社会在两岸问题上的撕裂有多深。



董智森的观点又是啥?

董智森,1960年6月24日生在金门县金城镇,算是个地道的金门人。

他大学读的是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干起了记者,在《联合报》和《中国时报》跑台北市政新闻,攒了不少经验。

后来他转行做政论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名气渐渐起来了。

早年在赵少康的“飞碟电台”主持过“飞碟午餐”,2013年还代理过台湾老牌政论节目《2100全民开讲》。这几年两岸关系缓和,他也在大陆的媒体平台上混得挺熟,经常自称“小董”,观众缘不错。

2020年5月,他在赵少康的《少康战情室》节目里被名嘴沈富雄问了个直球问题:“金门人现在想不想统一?”

董智森想都没想就说:“不要。”

沈富雄接着补刀:“大陆连金门人的心都抓不住,还怎么拿下台湾人的心?”

董智森当时没吭声,这段话一播出去,立马在岛内外掀起波澜。

很多人觉得他这话代表了金门人的真实想法,但也有人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他早就不在金门生活了。



金门离厦门就几公里远,过去是两岸对峙的前线,1958年的金门炮战让它出了大名。那时候炮弹满天飞,金门人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炮战结束后,金门慢慢从军事重地变成了两岸交流的桥头堡。

马英九当政那会儿,金门跟大陆走得特别近,“小三通”一开通,金门到厦门的船跟公交车似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现在金门人喝的水都是大陆供的,基础设施也有大陆帮忙搞。

不过,金门这些年的发展其实挺尴尬。经济上靠着大陆,但岛上的基建老样子,社会建设也没啥大进步。

反观对岸的厦门,高楼林立,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生活水平甩了金门几条街。金门人看着眼馋,心里难免有点想法。

有人说,金门跟大陆这么近,文化上又是一家,统一了日子会不会好过点?但也有人担心,统一了金门的特殊地位就没了,怕得不偿失。

董群省开炮



董智森的话刚传开没多久,金门董氏宗亲会理事长董群省就坐不住了。他接受采访时直接开炮:“金门老百姓早就想两岸统一了,盼着大陆接管能让金门发展快点、好点。”

他说现在不少金门人都在厦门买房安家,跟大陆的“一日生活圈”已经连成一片,享受着对岸的红利。这话说得够直白,直接把董智森的“金门人不要统一”给怼了回去。

董群省还提到,金门人跟大陆的联系不是嘴上说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出来的。

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经济上又有互补,金门人对统一的期待不是空想,是有根有据的。

相比董智森在台北的媒体圈打转,董群省扎根金门,接触的是普通老百姓,他的话听起来更贴地气。



这场争论其实不光是两个人的口水仗,它背后是台湾社会在两岸问题上的大裂痕。

董智森这种媒体人,长期混在台北,身边都是政治精英和评论圈的熟人,他的想法多少带点城市视角。

他觉得统一风险大,维持现状最稳妥,可能也代表了部分精英的立场。而董群省不一样,他站在金门基层,看到的是老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盼头。

在台湾,精英和基层的距离越拉越大。精英们有资源有话语权,两岸交流的好处他们没少拿,但说到统一就小心翼翼,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基层呢,尤其像金门这种边缘地方,日子过得紧巴巴,对统一的态度就务实得多。

他们不关心政治博弈,就想着生活能不能变好。这种分裂在金门体现得特别明显。

金门的历史包袱和现实困境



金门的历史挺沉重。

1949年后,它成了两岸对峙的缓冲区,军事管制几十年,发展机会被死死摁住。炮战留下的弹坑还在,战地氛围也没完全散去。

到了9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金门才开始有点起色。可惜这起色有限,岛上经济还是靠旅游和高粱酒撑着,年轻人留不住,基础设施老旧得让人头疼。

跟大陆的联系倒是越来越密。

2015年,大陆开始给金门供水,解了岛上的燃眉之急。金门高粱酒也一度卖到大陆去,赚了不少外汇。

但2022年大陆禁了台湾酒类进口,金门酒业又受了重创。

金门民意代表陈玉珍跑去北京交涉,想保住这块生意,可见金门多依赖大陆市场。经济上靠着大陆,政治上却还得看台湾当局脸色,金门的处境真挺尴尬。



金门人到底咋想的?

这问题不好一概而论。董智森说“不要统一”,可能是他从自己的圈子听来的,或者是他对现状的个人判断。

董群省说“早就想统一”,背后是基层对发展的渴望。

现实里,金门人的态度其实很复杂。有人觉得统一能带来经济腾飞,毕竟大陆的资源和市场摆在那儿;也有人怕统一后金门被边缘化,变成厦门的附属品。

2023年有个事儿挺能说明问题。

一名在金门当兵的家伙陈某,直接游到厦门投奔大陆去了,这是1990年以来头一回。

这虽然是个例,但多少反映了部分人对现状的不满。

金门的基础设施多少年没变样,经济发展慢吞吞,普通人心里憋着劲儿,想找条出路。



金门在两岸关系里一直是块试金石。

地理上它离大陆近得不能再近,历史上又跟台湾绑在一起,身份挺微妙。马英九时期,金门是两岸和平的象征,小三通搞得热火朝天。

现在两岸关系紧张,金门又成了敏感点。

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大陆军演把金门围了个遍,岛上居民淡定得跟没事儿似的,可见他们对这种局势见怪不怪了。

金门的未来走向,不光是岛上几十万人的事儿,还牵扯着两岸的大局。

陈玉珍这种地方代表,一边跑北京争取利益,一边又得应付岛内政治压力,活得像个双面人。基层老百姓呢,声音越来越大,但能不能压过精英的算计,还得看局势怎么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