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调发布了一段视频,宣称已经为任何战争做好了准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一行动背后隐含的是对局势的担忧以及似乎要誓死一搏的决心。伊朗已经不是第一次表现出这种不屈服的姿态,但这一次特殊的背景却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伊朗的未来。当美国的B-2轰炸机和航母战斗群浩浩荡荡地驶向中东,而伊朗则要求周边国家关闭领空以防美军袭击,我们不禁要问,伊朗真的准备好了一场全面对抗吗?
虽然伊朗从未缺少勇气,但在实际的战略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代理人”的崩溃。据《路透社》报道,伊拉克境内一直被认为是伊朗支持的各个“代理人”纷纷与伊拉克政府接触,表示愿意解除武装,以防止与美国的冲突升级。这一举动明显是向美国示弱,在特朗普政府的连番施压下,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不得不纷纷撤离关键城市,如摩苏尔和安巴尔,不再保持强势军事存在。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关键时刻的表态,让伊朗显得更加孤立无援。莫斯科方面明确表示,如果美伊之间发生冲突,那么将对中东局势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俄罗斯会尽力阻止这一切发生,但一旦双方爆发了冲突,俄罗斯并没有义务对伊朗提供军事援助。俄乌冲突已经将俄罗斯的资源和精力消耗殆尽,而且在这样的敏感时刻,俄方当然不愿意为另外一个冲突火上浇油。
美国方面的策略也颇具耐人寻味之处。特朗普政府以强硬的手法施压伊朗,试图在外交僵局中找到突破口。然而,美国现在所使用的策略,显然不只是在军事上“挤压”伊朗,更有可能是在为更广泛的外交布局做铺垫。转移国际视线,或者为国内问题寻找一个“对外战场”都是可能存在的考量。
与此同时,美国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调动和外交施压,浮现出他们希望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野心。对于此中奥妙,伊朗必须看得明白。要知道,美国从来不吃亏,小小利益绝不会让步,那么伊朗又有什么资本可以对抗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呢?
而4月12日的非接触会谈,则可能成为伊朗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虽然双方的剑拔弩张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谈判而缓解,但谈判本身就是一种信号:那就是双方都不希望走到战争的那一步。这也许是伊朗在强硬姿态之外,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的初衷。
对此次谈判,或许大家都抱着不同的期待和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谈判极有可能作为中东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点。如果能在这次会谈中实现突破,不仅能够帮助伊朗化解眼前的危机,也可能意味着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新篇章。而一旦谈崩,伊朗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军事压力以及更深的国际孤立。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永远是硬道理。伊朗在这场博弈中,显然已经力不从心,能否顺利度过这次危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如何调整自身的战略。伊朗现在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挑战。如何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找准自己的节奏,化解内外矛盾,是伊朗无法逃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