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依据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具体参考资料将在文中及文末详细说明!

4月7日,巴拿马审计署发布了一份针对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港口特许经营权的审计结果。报告指出,该集团存在“系统性税务问题”以及合同漏洞,导致巴拿马政府蒙受高达12亿美元的损失。



这份报告发布的时机堪称“恰到好处”,距离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专机抵达巴拿马仅剩6小时。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访问巴拿马

这一时间点的重合,是否会对港口交易产生影响?



商业交易

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核心通道,被称为“黄金水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条运河不仅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地缘政治竞争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增强,围绕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显示,中国商船的货运量占该航道年运输量的21%,充分彰显了其战略地位。

自1997年起,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开始运营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并于2021年成功续约,获得了这两个港口至2047年的特许经营权。



然而,2025年3月,长江和记实业集团宣布计划出售分布在全球的43个港口。这批港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要地,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对此表现得极为重视。

由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表示有意收购这些港口,这被普遍解读为美国削弱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区域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对这笔交易高度关注,已启动反垄断调查,标志着中美两国围绕巴拿马运河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

对于中国而言,巴拿马运河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环节,确保运河的畅通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因此,原本单纯的商业交易逐渐演变为大国间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巴拿马的困境与选边站队

巴拿马这个中美洲小国,因巴拿马运河而成为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角色,但也因此承受着来自大国的压力。



特别是从特朗普政府时期起,美国多次发出警告,甚至暗示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收回”巴拿马运河。这种强硬态度无疑给巴拿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威胁凸显了巴拿马在地缘政治中的敏感地位,也反映了围绕运河控制权的潜在冲突风险。美国高官频繁访问巴拿马,加上美巴计划举行的“巴拿马极限2025”联合军演,都表明美国正在向巴拿马施加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巴拿马审计署发布针对长和集团的调查报告,时机耐人寻味。这似乎更像是巴拿马迫于美国压力而采取的行动,尽管内心或许并不情愿。

巴拿马政府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一方面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难以忽视美国的影响。这种矛盾让其在许多决策上陷入两难境地。



虽然官方声称审计报告的发布基于法律考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这次报告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法律程序,更是国际博弈的具体体现。各方势力都在角力,试图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巴拿马政府的处境也因此变得更加微妙。

如果巴拿马最高法院最终裁定长和集团违规,巴拿马政府可能会收回由长和运营的两个港口。这样的结果虽可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却也可能损害巴拿马与中国的关系,并使其陷入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之中。总之,巴拿马政府的最终决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其长远影响。



香港、中国的回应与可能的反制

面对美国持续施压以及巴拿马政府的一些动作,中国和香港特区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香港特首李家超多次公开呼吁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的商业环境,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行为。

中国外交部强烈谴责美国的“经济霸凌”行为,强调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绝不退让。中方开展反垄断调查,同时商务部考虑制裁参与收购的美国公司,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和力量。



中国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强硬态度为这场复杂局面增添了更多变数,使得未来的发展更加难以预测。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相关事件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各方都需要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

中国针对长和港口交易的反垄断审查直接导致原定于4月2日与贝莱德签署的协议未能如期完成。这一举动可视为中国对美国施压的直接回应,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公开表态显示了香港政府保护企业在港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态度,致力于确保企业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

此次事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将更加注重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而香港也在积极打造一个保护企业权益的营商环境。中国政府的多重反制措施正逐步改变这场博弈的格局。



结语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之争尚未尘埃落定,长和集团如何应对巴拿马的调查,巴拿马高等法院的判决结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新浪军事---2025.04.09:《长和港口交易再生变,巴拿马会收回经营权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