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4266米的跨江段犹如钢铁巨龙横亘天堑,六个水中桥墩恰似定海神针般托举起整座“钢铁巨龙”。大桥之下,日均超千艘船舶川流不息,不乏要面对万吨级巨轮频繁通行的复杂工况,那么如何化解船舶撞击风险就成为项目建设团队必须攻克的难题。

2025年4月10日,常泰长江大桥跨江段六个涉水桥墩防撞设施全部安装完成,六个“定海神针”全部穿上了建设团队研发的新型防护体系——自浮式钢骨软体多级耗能防撞设施,为长江航道的船舶通航与桥梁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



据了解,这套防撞设施巧妙融合了柔性材料与传统钢结构的优势,通过在特种钢制框架内植入高弹性橡胶软体,并在夹层精准灌注轻质陶粒,达到“刚柔并济”,宛如为大桥穿上了一件会呼吸的“铠甲”。当意外碰撞发生时,橡胶层率先发生形变吸收冲击动能,内部陶粒在挤压作用下产生剧烈摩擦与碎裂效应,如同层层设防的能量消解矩阵,最大可将撞击力消减35%。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套设施具备独特的自修复特性,橡胶构件仅需常规维护即可重复使用。



这项融合多项自主专利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桥梁防撞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当前,建设团队正在布设桥梁防撞预警系统,配合这套会呼吸的“铠甲”,常泰长江大桥通航区域将构建起一套立体化防撞体系,在保障安全通航的同时,也树立了智慧工程的新标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涛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丁皓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