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M93记者 王桔 通讯员 陈岩明 吴煜 应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医生,带娃实在太累了,我是真的累到吐血了,您快帮我看看吧!”清明节前的一个上午,30岁的年轻宝妈小雅因为“呕血黑便3天”,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我感觉是带娃累的,自从生完娃之后,现在宝宝5个月,更好动了,既没整觉睡,也没休息时间,经常感觉胃不舒服……”在小雅“大倒苦水”的时候,医生已迅速截取有用信息,并为她开了相关检查。
胃部溃疡、糜烂
竟查出“胃癌之王”
检查发现,小雅的肿瘤标志物“全线升高”;而经胃镜检查,更是在胃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溃疡(约5cm×6cm)。溃疡取样,病理检查发现了“魔戒”——印戒样细胞,这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成分。随后小雅做了全身PET/CT检查,结果提示:已是胃印戒细胞癌晚期,且伴多处转移!
患者入院前外院的胃镜及病理图
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SRCC),被称为“胃癌之王”,是胃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癌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外形酷似戒指,因此得名。胃印戒细胞癌多发于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女性。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吕宾教授表示,这种癌症不仅可发生在胃肠道,还可能出现在乳腺、膀胱、前列腺、胰腺等多个部位,其中胃印戒细胞癌较为常见。胃印戒细胞癌的整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18.4%-44.1%。
“狡猾”的印戒细胞癌
隐匿性强:早期在胃镜下表现不明显,识别困难。可能仅表现为点、片状糜烂,但实际已多点生长。
病程进展快: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与普通消化道疾病相似,极易被忽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且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易转移,病情进展迅速。
恶性程度高:晚期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6-12个月,5年生存率低。
早期筛查是关键
扼杀“魔戒”于萌芽
印戒细胞癌早期通常没有特征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遗憾的是,多数人等到胃痛、呕吐、消瘦才就医,此时往往已是中晚期,甚至已发生转移。
早期印戒细胞胃癌的发现依赖于胃镜筛查。胃镜下,印戒细胞癌多发于胃体,边界不清,呈现苍白色调,病灶小而隐匿。因此,建议受检者前往有经验的内镜中心检查。通过高质量的胃镜筛查,可发现极早期的印戒细胞癌,使胃镜下超微创局部黏膜剥离成为可能。
图为吕宾教授在为患者做内镜检查
印戒细胞癌,怎么治?
比前文中30岁宝妈幸运的是33岁的小伙子阿强。
日前,他在一次胃镜检查中,及时发现了胃部的“魔戒”,幸运的是它还处于早期阶段。通过胃镜下微创手术,消化内科吕宾教授团队成功地将这枚“魔戒”完整切除。一周后,病理报告结果令人振奋:符合治愈性切除!根据指南,可以随访观察。
胃镜图及胃镜下剥离后图
吕宾教授表示,胃印戒细胞癌早期可行内镜下ESD(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治疗,中晚期则需外科切除胃。该型胃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发生转移,目前治疗方法非常有限。
治疗印戒细胞癌通常首选手术切除,前提是癌症没有发生转移。对于已经转移的晚期印戒细胞癌,需要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由于印戒细胞癌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可能有限。对于那些确诊时已是晚期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胃病发病率高达80%且呈上升趋势,常见病症包括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溃疡等,其中胃癌最为致命。”吕宾说,今年的4月9日是第20个国际护胃日,主题是——胃爱行动,健康“肠”伴,旨在提醒全球公众关注胃部健康,普及胃病防治知识。“我们国家也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对年轻人‘不友好’,尤其是年轻女性‘非常不友好’,其发病率更高,所以30岁之后,有意识的把胃镜检查纳入体检,确有必要。”
转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