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国内汽车市场涌现出这样一种现象:马力变得唾手可得,零百加速4、5秒的电车比比皆是,各大车企都在拼智驾、拼芯片算力,甚至“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了新的三大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底盘调校、制动性能等“隐性素质”鲜被提及,燃油车时代所追求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可扪心自问,如今电车都在大肆宣扬的“零百加速”和“智能大屏”,真就是消费者的刚需吗?国产车不谈操控与底盘,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里谈这些没有意义?还是因为做不到?
难听点说,“遥遥领先”的国产电车对底盘操控避而不谈,无非就是因为自身没什么优势,毕竟自主品牌连燃油车的操控都没搞明白,新能源车就能懂了吗?而它们一味地沉浸于“屏幕尺寸竞赛”“速度军备竞赛”等等,倒像是用配置堆砌来掩盖技术短板,从而忽视了性能与安全的悖论。
不过,当技术沦为营销的噱头,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OE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线:不陷入“参数内卷”的怪圈,而是更注重扎实的底盘调教与稳定可靠的驾控体验,回归到汽车最初的本质。
跑得快,更要“刹得住”
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内卷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电车都在告诉众人它们到底跑得有多块,以前上百万豪车才能实现的零百加速,如今十几万的家用车都能达到。可当这些参数成为了“炫技”的名头,谁又来为极致性能后的失速买单呢?
再来看北京现代OE,从一开始就不去卷“跑步”,而是卷谁能“刹得住”。比如在零下30度的黑河,北京现代OE在制动方面交出了一份非常优秀的成绩单:一是新车在70-0km/h制动距离仅49.7米;二是在单侧冰雪路面,80-0km/h的制动距离仅58.6米;三是在20.34度的斜坡,单侧冰雪爬坡不溜车。
在普通车辆都极易打滑、失速的极寒冰雪路面,北京现代OE能够刹得稳、不会甩尾、不弹脚,车身还不失控,这才是对安全性能的本质坚守。其中,TCS RPM控制系统、WRC级别的调校底蕴以及动态分配控制策略三大核心技术的应用,更可以看出来相比起“讲故事”,北京现代更喜欢用实力和数据说话。毕竟在车上躺着看电视、睡觉只是延展功能,而在关键时刻能够“刹得住”保住命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生命不允许容错。
在“性能”与“舒适”中寻找智序平衡
当然,一辆车真正值不值得信赖,不止是要刹得住,更要将“稳得住”刻进骨子里。
然而现在看来,大多数新能源车的调教都不够令人满意,不是一味追求“性能”导致底盘悬架过硬,就是一味追求“舒适”使得操控过软,开起来失去了质感。
虽然我们不否认,性能与舒适存在先天冲突。可北京现代OE在R&H上所传递出来的核心价值:是既不走“全硬派”路线,也没妥协成“移动沙发”,而是在操控性能与驾乘舒适之间找到物理冲突中的平衡点。这一点,既来自于现代汽车WRC冠军基因的赛道底蕴,也体现出北京现代“品质优先”的工程主张。
比如,在雪桶间距18米绕桩测试中,OE通过的时速高达50km/h,但它的车身却很稳定并且没有明显摇摆。这是因为其ESC系统非常“聪明”,会在绕桩的过程中不断根据车辆轮胎的侧滑情况和车身的姿态,调整介入实际和控制强度。
而在进行60km/h大转向角绕桩行驶时,OE也不会不打滑,同时得益于ESC系统调教,使得OE的质心侧偏角被控制在1.2°以内。这个数据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毕它竟意味着驾驶者几乎感受不到车辆“甩尾”或“弹跳”。作为对比,同为合资电车的ID.4绕桩偏移角只能做到1.5°,而OE做到1.2°,控制确实更加精准。除此之外,这辆新车还挑战了20.34%坡道单侧积雪路面起步,它通过TCS RPM控制系统,能够让每个车轮的打滑都被实时感知、提前遏制,实现坡道起步不溜车。
试想一下,在我们日常驾驶中,经常会遇到雨天路面湿滑的状况,大部分电车的控制能力都不如晴天那么好。特别是还要进行转弯这一套动作时,底盘不够给力的车型就会容易打滑、车身侧倾严重甚至失控,而北京现代OE的底盘哲学,却能够让驾驶者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从容面对,增加了自信心,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安全保护?
电动车不晃、不飘、不让你在雨夜怀疑人生,OE所展现出来的操控实力让人开得放心,而坐的人也会更安心。当一众电动竞品都在追求“极限速度”的炫技能力,OE却始终没放弃追求安全可靠的驾控品质,往往这些看不见的技术,才是拯救生命,保障安全的关键。
一辆真正优秀的电动车,不是智能堆料,也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驾乘品质,让车“跑得稳、刹得准、不甩尾”。
所以,在当下的汽车市场,“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相比起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和“零百加速”作为卖点,在看不见的操控与底盘上下功夫,让汽车的每一次出行都更加严谨与安全,才是车企们该追求的正道。因为不管怎么说,没有硬核技术的支撑,再多的舒适智能配置以及再快的速度都将是“沙上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