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威海市首期师资骨干培训班在威海市中医院举行。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山鹏,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教处一级主任科员宁淑博分别为项目启动和培训班开班致辞,山东省中医研究院孙付军研究员应邀开展师资骨干培训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科长毕晓丹主持启动仪式,并宣布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山东省“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是为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全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而启动的。共有来自各区市、开发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科负责人、委属医疗机构中医科负责人、各中医医院相关行政科室负责人、威海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师资骨干、2025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齐鲁扁仓中医药人才、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后备培养对象、基层医卫机构中医药骨干及威海市中医院年轻优秀中医师代表共14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据杜山鹏介绍,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威海市率先提出了“基层强中医,中医强基层”的发展宗旨,近年来始终将“大抓基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首要任务,累计建成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涵建设标准的中医馆 22 家、中医阁 146 个,山东省中医特色卫生院4家、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15 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培育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优秀人才78名;全市10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均超过 35%,100%的区市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基层中医药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传承断层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基层中医药健康持续发展。
杜山鹏表示,此次启动的“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作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立足全省中医药资源禀赋,针对基层人才培养痛点难点推出的创新举措,将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懂理论、精技术、能扎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真正惠及百姓。这既是落实全省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更是威海市破解基层中医药人才短板、夯实中医药服务根基的重要契机。市卫生健康委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试点项目打造成全省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威海样板”。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教处一级主任科员宁淑博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讲话,对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项目启动并以引入孙付军六经学术体系为切入点开启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具体要求,并期待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新路径,为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样本。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工作20多年的孙付军,现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先后获得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目前,孙付军是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项目“六经定位脉诊诊疗体系”、“应激性损伤靶点针推疗法”项目负责人,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靶点损伤针推疗法”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扶阳针法”、“调气针法”等“六经针法”体系技术持有人。当天举办的威海市首期师资骨干培训班上,孙付军从六经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靶点针法应用与针法基本常识、通经针法、阴阳平衡透刺针法、扶阳针法在临床的应用等多个层面,为全市中医界同行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际、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知识盛宴。
授课结束后,市卫生健康委对“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后续工作作了部署安排。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