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大车企陆续公布3月销量数据,意味着国内车市一季度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的中国车市呈现出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的趋势。因此,在电动化转型中表现出色的车企大都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出销量增长。
作为自主品牌的龙头之一,上汽集团同样在这个3月完成了销量表现上的提升。
根据上汽集团官方发布的数据,2025年3月上汽集团完成汽车销量为38.57万辆,不仅环比2月销量提升了30.8%,更是凭借此成绩一举夺回车企销量冠军宝座。相比之下,比亚迪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以不足万辆的差距,暂居第二位。
整体来看,上汽集团整车产销呈现增长态势,3月销量达38.57万辆,同比增长1.14%。从累计数据来看,增长更为明显,一季度累计销量94.49万辆,同比增长13.27%。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3月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48.22%。
具体到旗下各品牌的表现来看,分化依然明显。
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上汽集团表现反弹的首功;另一方面,包括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和出海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好在其新能源车表现稳定,让上汽集团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有了重要支撑。
首先是上汽通用五菱,3月销量14.80万辆,同比增长29.81%。这得益于其在微型电动车市场的深耕细作,宏光MINIEV(参数丨图片) 等车型持续热销,满足了下沉市场对于高性价比电动车的需求。而包括五菱缤果、五菱星光等也提供了不错的市场影响力。
不仅如此,上汽通用五菱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成效显著。
以印尼公司为例,当地市场对其车型需求旺盛,为整体销量贡献了可观的增量。同时,通过本地化生产、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策略,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为销量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另外两个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3月合计卖出13.4万辆新车。
其中,上汽大众3月销量为9万辆,同比去年几乎持平。具体车型方面,途观家族销量突破1.4万辆,帕萨特家族销量近2万辆,朗逸家族销量超过2.4万辆,途岳销量超过1.1万辆。在新能源领域,ID.3 2025聪明款和ID.4 X 聪明款也相继上市。此外,一季度上汽奥迪销量达8250辆,同比增长25.9%,其中上汽奥迪A7L销量同比增长42.3%。
而尽管上汽通用同比下滑29.3%,但通过“一口价”策略成功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以别克GL8系列为例,该系列凭借一口价带来的价格优势和产品本身的品质,同比增长84%。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的当下,上汽通用的这一策略有效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维持了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份额。
单论上汽集团合资品牌的表现,整体出现下滑,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激烈,合资品牌受到自主品牌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车冲击,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此前就有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升级,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合资品牌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很容易陷入增长瓶颈。
另外,上汽乘用车3月销量6.78万辆,同比下滑14.14%。这主要是在郑州基地生产的荣威、名爵等车型。另外,名爵印度公司额外也贡献了5500辆的销量。此外,上汽大通3月也有2万辆的销量贡献。而上汽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智己汽车,3月销量为3100辆。
近年来,上汽集团持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次产销快报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大幅增长,表明其在新能源赛道的布局开始收获成果。随着 “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升,上汽集团有望在新能源市场分得更大的蛋糕。
不过,也应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比亚迪、特斯拉等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发力,上汽集团要想保持优势,仍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
而在出口业务方面,上汽集团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3月出口销量8.23万辆,同比下降 21.76%。过往新闻报道显示,上汽集团一直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此次下滑可能与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有关。
部分海外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出现波动,再加上运输成本上升等问题,都给上汽集团的海外业务带来压力。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汽集团需要进一步优化海外市场布局,加强本地化运营,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整体上,上汽集团在今年3月的产销数据有喜有忧。在未来发展中,它既要巩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也要解决传统合资品牌面临的困境,同时突破海外市场的瓶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重登国内第一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