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殷殷嘱托为贵阳贵安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指明了方向。

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兜牢民生底线,让“民生温暖”充盈在群众生活的细微处。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4年,贵阳贵安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强民生,赋能群众美好生活,通过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积极谋划好为民办“十件实事”,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短板,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这一年,贵阳贵安城市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更加浓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乡村建设、面貌、治理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圈两场三改”成果更加巩固

近年来,贵阳贵安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抓手,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民生领域精准发力,将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2021年以来,贵阳贵安共建设140个“15分钟生活圈”,实施2535个民生项目;建设229个停车场项目,涉及98048个停车位;新建和改造(优化调整)136个农超市场;棚户区改造涉及13.97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7.19万户,实施背街小巷改造1241条、城镇地下管网改造4674公里。

一个个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关键领域的项目建成,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便捷、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美好的生活。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贵阳贵安群众对“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从82.52分提高到95.49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2021年以来,贵阳贵安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致力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投入资金9.89亿元用于改善偏远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教学场所。同时,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线共享,让更多学生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上显著提升,更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让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家住碧桂园印象花溪二期的朱女士说:“以前送孙子上幼儿园比较远,自从花溪区第四幼儿园建成后,下楼步行几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

推进医疗体系升级,解决群众“就医难”。贵阳贵安打造便捷、高效、安全、优质的“15分钟健康医疗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回社区康复”,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省心、安心、舒心。2024年6月7日,在白云区云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住云城尚品的李琴带着老人和小孩在做中医理疗,她说:“我家小孩肠胃不太好,带来做中医肠胃调理,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

构建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体系,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2024年,贵阳贵安新增和改造18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以上,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便捷的养老、托育服务。谈老必谈医,老人安享晚年离不开医疗保障。在南明区太慈桥街道铁建国际城医养中心,医养融合让养老更有“医”靠。今年68岁的蒋成燊因腿脚不便在铁建国际城医养中心住了近4年,他说:“医护人员非常用心,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膳食方面,医养中心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提供不一样的营养餐,晚上休息的时候,医护人员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到房间查看老人情况,我在这里住得非常安心、舒心。”由于夫妻俩上班忙没时间带孩子,家住泉湖街道的蒋璐菲把孩子送到了白云睦米托育早教中心。“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送到托育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专业,我很放心。”蒋璐菲说,中心有监控,她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孩子的情况。

通过持续优化民生资源配置,贵阳贵安正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一幅温暖的民生新画卷。


农村“五治”成效不断显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群众的深切期盼。

过去一年,贵阳贵安始终把农村“五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以更精准、更有效的举措持续巩固拓展农村“五治”成果,乡村建设、面貌、治理得到显著提升。

精准“治房”增颜值。过去一年,贵阳贵安围绕“清建管用”四个关键,共完成农房确权登记3.3万宗、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0120户、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11人、整治农村空心房1304栋、改造危房352栋、打造旅居农房821栋。

精准“治水”优生态。过去一年,贵阳贵安突出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共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个,覆盖农村人口10.37万人,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69.2%,居全省首位;实施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6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20个,改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排名全省第一;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精准“治垃圾”美环境。过去一年,贵阳贵安紧盯分、投、收、运、处“五个环节”,完成“旅居生活”村寨垃圾收运点提升200个、配置农村垃圾分类收运设施1200个、建设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含分类收集桶)600个、建设秸秆收储利用示范点12个、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项目5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

精准“治厕”提品质。过去一年,贵阳贵安紧紧围绕“两清零一覆盖”目标任务,统筹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公厕私厕同治“三个同治”,新(改)建农村户厕6941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公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成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服务站(点)51个,将农村卫生户厕和1327座村级公厕全部纳入长效管护,推动公厕私厕“建、管、运、维”全生命周期运行。

精准“治风”得民心。过去一年,贵阳贵安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制定婚事1天办结、丧事3天办结、单方办理不超过15桌、礼金不超过50元的倡导标准,组织99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实施农村公墓提质改造项目5个、新建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15个;数字殡葬平台上线运行,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走进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幸福村,仿佛踏入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将一幢幢特色民居串联起来,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其中,美不胜收。

近年来,幸福村抢抓发展机遇,依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发动村民改造闲置农房,打造幸福旅居目的地。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1200人次,全村旅居综合收入达120万元左右,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幸福样本”。

“2015年,我在湖北一个乡村旅游时对比发现,我们村里的资源条件也适合做乡村旅游,尤其是避暑旅居。”幸福村乡村旅居发展带头人王有福回忆道。说干就干,回村后,王有福便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福雅民宿。

目前,幸福村已发展民宿41户,拥有客房377间、集中食堂9家,可一次性接待游客700余人,幸福村民宿入选2024年“爽爽贵阳·旅居生活”重点产业项目。

人居环境既是村庄的“脸面”,也是文明的“体面”。下一步,贵阳贵安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农村“五治”,扎实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民生服务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构建和谐美丽社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石。

过去一年,贵阳贵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成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答好“增进民生福祉”这道题,必须善用“数字化”这一解题技巧。

2024年2月,贵阳贵安城市级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爽贵阳”上线运营。自启动建设运营以来,该平台已聚合省市各类民生服务事项超过2500项,服务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深受用户认可的民生服务新窗口。

目前,以便民利民智能应用场景为核心,“爽贵阳”民生服务智能体正着力围绕“服务功能精准推送、民生需求智能问答、服务事项智能导办、群众诉求智能分析、用户需求拓展匹配”等服务贵阳市民和来筑游客的AI智能应用开展建设工作,预计核心功能将于今年4月中旬全面上线。

殡仪服务是公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2024年1月,贵阳贵安围绕政府用、机构用、群众用,聚焦5个服务场景,启动建设“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于当年9月9日投入运行。该联办平台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包括死亡证明开具、接运服务、殡仪服务、安葬服务、联办服务等。群众进入“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微信公众号,接运服务、殡仪服务、安葬服务、联办服务等“百姓身后事”即可指尖办、快捷办、省心办。

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市民更有温暖,一场关乎民生的接力赛在贵阳贵安展开。

自2024年6月以来,每天清晨,连接乌当区宋家坝和云岩区大营坡的贵阳公交252路“惠农专线”,缩小了城乡空间,拉近了民生距离,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温暖与美好。“惠农专线”开通以来,为城郊村民提供便捷出行服务,有效打通了菜农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受到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打造‘开放型公交’,就是要把公交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让便捷出行触手可及。”贵阳公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林说,目前,贵阳公交公司围绕“惠民公交”“便民公交”“融合型公交”等方面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暖心保障。

“‘惠农专线’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关系到农民的荷包、市民的菜篮子,更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温度。”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关注“惠农专线”,不仅是对专线的研究,更是对如何以“小切口”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的一次示范和探索。

乌当区下坝村62岁村民程云华说:“‘惠农专线’沿途站点少,全程只需40多分钟,进城真是太方便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征程上,贵阳贵安将继续开拓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 | 贵阳网

编辑 | 赵子滟

统筹 | 干江沄

编审 | 刘义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