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 剧照

熟悉我国近现代史的朋友,对蒋先云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被誉为“天生就是人中龙凤”的他,曾在毛主席介绍下入党、参加革命并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蒋先云不仅以从入校到毕业,所有考试永远第一的成绩书写了一段佳话,更是以毕业之后在东征、北伐等数次战争中的不俗表现,成了黄埔毕业生中的一个传奇,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星。

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虽然一再对他抛橄榄枝,但他始终不为所动。羞愤之下,蒋介石卑鄙地把他和蒋先云看似“亲密”的照片大幅登在报纸上,企图离间蒋先云与我党的内部关系。蒋介石的这一招,究竟凑效了吗……



苦难的童年消磨不了天生的才气,天才之路注定与众不同

蒋先云又名湘云,号巫山,1902年夏出生于湖南南部永州新田县大平圹的一户贫农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在他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因为不堪忍受当地地主的压迫,含恨而终。他出生后没几年,由于连年天灾,兄长和姐姐们不得不外出谋生,只有最小的他留在母亲身边,靠和母亲一起拼命为地主干活勉强度日。

自幼苦难的生活不断打磨着蒋先云的心智,却掩盖不了他与生俱来的聪颖才智。

蒋先云在干活的同时,一有机会就向小伙伴们讲述他从哥哥姐姐、尤其是从当革命党的大哥蒋先烈口中听来的古今各种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有时还组织大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故事更为立体和生动。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蒋先云口才了得,记忆力也奇好,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是家里那么穷,母亲即使想送他进学堂也是力不从心。好在,在族人的帮助下,他终于有机会进入村里的初等小学读书了。



旧式学堂

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的蒋先云,在学校里自然异常刻苦,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本身就天赋异禀的他,加上不懈的勤奋,成绩始终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遥遥领先,甚至因为学习太好而引起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纨绔子弟的嫉妒。

有一次,在蒋先云又一次考第一名发榜那天放学后,他一出校门就被十几个人不怀好意地围起来。对方挑明了就是嫉妒他成绩好,并对他大打出手。蒋先云尽管奋力反击,但毕竟寡不敌众,被打得浑身青紫。

在他就读小学期间,他的大哥蒋先烈因为奉行孙中山先生的密令,于宋教仁遇刺(1913)后在湖北谋求独立时殒命于黎元洪之手。这件事让蒋先云早早地领教到“革命”的不易和危险。



宋教仁

初等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也无力供养他继续念高等小学了,但天赋异禀的蒋先云并没有气馁,也没有给家里出难题,而是打听到师范学校可以免收学费,就在务农的同时,花半年时间铆足了劲头连自学带复习高等学堂的课程,终于在1917年跨级考入了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首次显示出了因超常的才华带来的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轨迹。

因为那时候,即便是读完了高等小学的毕业生,想考入这所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学校,也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

追随毛主席:从第三师范的学生到两次罢工的领袖

原本就富有反抗精神的蒋先云,一进入师范学校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能够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先进理论,并在入学第二年就发起和组织了一个秘密社团——学友互助会,宣传当时已经传播到湖南的新文化运动。



湖南三师旧址

对于蒋先云而言,湖南三师对他最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他很快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并以同龄人少有的识人智慧,将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领袖的青年毛主席视为他的精神导师。他在三师的活动,从五四运动开始就始终追随着毛主席的节奏。

首先便是五四运动后,毛主席等人在长沙领导和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并于不久后介绍何叔衡到衡阳指导青年工作。与湖南学联相呼应的湘南学生联合会应运而生,蒋先云不仅成了湘南学联的第一届总干事,而且很快就与夏明翰等人一起发动了湘南25个县的学生罢课运动。

第二年8月,毛主席、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作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又接连设置了七个分社,其中的衡阳分社就设置在三师,由蒋先云负责。



年轻时的毛主席

1921年2月,蒋先云以毛主席创办的新民学会为榜样,在三师发起和组织了一个类似的革命团体“心社”。“心社”的各项章程与宗旨,与新民学会“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精神和宗旨完全一致。一个多月后,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三师支部成立后,“心社”成员全部同时被吸收为团员。

天才总是能够在人群中迅速识别出与自己类似的天才。蒋先云在三师的行动始终与毛主席高度呼应,毛主席也从中看出了蒋先云非凡的魄力和能力。

这年深秋,毛主席到了衡阳,进入湖南三师指导工作,并亲自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党员,蒋先云就是毛主席着重培养的那一个。1921年冬季的一天,蒋先云、唐朝英等人在庄严的党旗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日安源

1921年冬,毛主席前后两次到位于江西萍乡的安源考察那里的工人状况。1922年1月,蒋先云刚从湖南三师毕业,就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也来到安源,和前期到达的李立三一起,以平民教育的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办起了工人夜校,又于5月在此筹建了工人俱乐部,由李立三出任俱乐部主任,蒋先云任文书股长。

1922年9月初,毛主席再次到安源视察工人运动情况,蒋先云的工作报告令毛主席十分满意。

经过紧张、周密的部署和准备,9月14日,由安源煤矿和株(洲)萍(乡)铁路上的共计1.7万工人参加了我党组织和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在英勇不懈的斗争下,路况局于9月18日不得不答应了工人提出的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17项要求,这也是我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运动。



安源路况工人运动

安源工人大罢工获得胜利后,蒋先云、谢怀德等人受湖南水口山矿工人代表的邀请,并在党组织的指派下,前去水口山煤矿宣传安源路况工人罢工的胜利经验。在水口山,蒋先云只用了5天时间就在这里建立了工人俱乐部和党的支部组织,兼任俱乐部主任和支部负责人。

1922年12月5日,由3000多名工人参加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也正式开始了。

这场罢工持续了23天之久。经过几轮斗争,敌人终于同意了工人提出的18项要求。在蒋先云等人的领导下,水口山工人罢工运动取得了继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以来的又一个胜利,狠狠打击了矿局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这一年,蒋先云只有20岁——这里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王一博的20岁在做什么,我们的20岁又在做什么?

他超常的聪颖、超强的能力和俊朗的形象,使和他一起工作的李立三甚为中意。爱屋及乌,李立三把自己正在湖南三女师读书的胞妹李祗欣介绍给蒋先云,二人郎才女貌,恩爱有加,很快就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蒋先云和妻子

不走寻常路:他一出场就是黄埔军校的传奇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使国内革命形势蒸蒸日上,黄埔军校的创办,便是双方“爱的结晶”。还是在毛主席的介绍下,蒋先云志向满满地报考了黄埔军校。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一出场就书写了黄埔军校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当蒋先云顶着“1000多名考生中成绩第一”的光环进入黄埔时,大概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令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光环,他会从开学带到期中,从黄埔时期的每一门考试一直带到期末,成了黄埔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超级学霸”!

但,这只是以一种事后的眼光追溯才能看到的,对于蒋先云在黄埔的传奇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当时的他在黄埔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那就是“黄埔三杰”之首。



黄埔三杰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一说是蒋先云、胡宗南和李之龙,无论怎么排,蒋先云始终名列榜首。

蒋先云一入校就担任了我党在黄埔军校设置的特别支部书记,和陈赓、李之龙等迅速开展革命工作,通过组织学员研读古今兵法、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不断扩大党在军校的影响。

前文曾提到,天才总是能够在人群中迅速识别出与自己类似的天才。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对于门门都考第一的蒋先云青睐有加,不但对别人说:“如果将来北伐成功,我解甲归田后,能领导黄埔军校的只能是蒋先云”,而且蒋先云从黄埔军校一毕业,就被他留校担任自己的秘书。

1925年2月,在周总理的指导下,蒋先云与陈赓、王一飞、周逸群等人在黄埔军校师生中发起成立了旨在提高革命军人政治觉悟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即青军会),同时编辑出版《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两种期刊。



和蔼的周总理

在他们的努力下,“青军会”的会员队伍迅速壮大,活动和影响范围也早已超越黄埔的范围,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粤、滇、桂、湘等军队开办的军官学校,在促进军民团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提高军人思想觉悟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

1925年2、3月间,蒋先云随周总理参加了以黄埔三千学生军为主力,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打掉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

在随后(1925年6月)镇压杨希闵和刘振寰叛军、保卫广州的战斗中,蒋先云身先士卒,冒险带领战士们冲破敌人的一道道工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敌军指挥部,使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

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称为国民政府,以黄埔学生为主力的革命军也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7团党代表。



蒋先云与陈赓大将在一起

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在攻打军阀陈炯明的老巢惠州城时,由于驻守的是陈炯明最为精锐的部队,惠州城久攻不克。在蒋介石准备放弃的情况下,周总理及时拿出了攻城方案。

很快,蒋先云组织敢死队,并亲自带队冒着枪林弹雨强行登城与敌人展开肉搏,终于为东征军的胜利创造了先机。战斗结束后,蒋介石看着满身是伤的蒋先云,啧啧地说:“昔日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

这次战斗消灭了陈炯明驻守在惠州的部队,不仅大大地鼓舞了士气,而且为革命军在11月彻底消灭陈炯明打下了基础。蒋先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果敢和无畏,也使他成为了黄埔师生的偶像。



军阀陈炯明

1926年7月,在我党的推动和组织下,国民革命军十万余人正式开始北伐。蒋先云先担任北伐军总部秘书,承担了革命军发布的大部分宣言、文稿的起草任务;随后担任革命军补充第五团的团长,是当时的黄埔毕业生在军中担任的最高职位。

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以蒋介石、戴笠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势力也不断加快分裂革命队伍、排挤和打击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罪恶行径。

早在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不久,蒋介石、戴笠等就指使王柏龄、贺衷寒等人针锋相对地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刻意造谣、攻击“青军会”,并不断挑起事端。只是他们没想到,在一场他们自以为会胜券在握的关于“三民主义”的大辩论中,几个号称是“三民主义”忠实信徒的人,却被蒋先云驳的哑口无言,被一火车的人看了笑话。

在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之后,包括蒋先云在内的我党成员就看出了蒋介石加速攫取革命领导权的野心,并自觉加以抵制。有一次,蒋介石在他亲自召集的军事会议上问谁退出共产党,谁跟着共产党,目的是将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清除出去,好独占革命成果。



结果蒋先云第一个站起来,义正言辞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永作共产党员。”不仅如此,他还当面撕毁了蒋介石发下来的“党籍声明表”,扔下一句“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之后就拂袖而去,丝毫不顾及蒋介石的颜面。

很多人都知道陈赓大将曾救过蒋介石的性命,其实,蒋先云也曾救过蒋介石

在北伐中,蒋介石在南昌督战时,突然遭遇军阀孙传芳大军的包围,危在旦夕。是蒋先云带领80人的敢死队突进重围,才掩护蒋介石转危为安。当时,80人的敢死队,最后只剩下蒋先云和一名排长,两个人都是遍体鳞伤。

本来就十分欣赏和器重蒋先云的蒋介石,这下更希望把这个与自己同姓的优秀年轻人留在身边,再不济也是留在国民党阵营里。

于是,蒋介石再次开始对蒋先云发射各种糖衣炮弹,先是承诺他只要退出共产党,就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的中将教育长。见蒋先云不为所动,蒋介石为表诚意,又提高了诱惑,表示只要他愿意留下来(无论是否退出共产党),就让他当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的师长,成为何应钦的继任者。



何应钦

稍微熟悉革命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师长的位置是何等分量。

蒋介石没有想到,蒋先云的革命信仰早已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在神圣的信仰和个人利益面前,他又怎会屈服于高官厚禄的诱惑呢?

在蒋先云心里,“官,可以不做,而命不可不革”

一心想摆脱蒋介石纠缠的蒋先云,在1927年2月接到周恩来的密信,说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于是,蒋先云不顾重重阻碍,退出第一军并离开南昌,到达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回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身边,担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的队长。

他积极贯彻毛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按照军事标准对纠察队进行改编和训练,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把队伍扩大到5000余人,拥有3000多条枪,成为我党当时在武汉地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蒋先云虽然离开了蒋介石身边,蒋介石却依然耿耿于怀,而且并没有善罢甘休。明的拉拢不成,蒋介石就开始玩“阴招”。他别有用心地选择了一张与蒋先云看上去比较亲密的照片,又配了一些闪烁其词的暧昧文字,大张旗鼓地发表在武汉的报纸上,想以此离间蒋先云与我党组织内部的关系。

结果,他的这招还真的凑效了。本来,由于蒋先云在黄埔军校学习和工作期间极为突出的表现和成绩,蒋介石对蒋先云的喜爱和青睐就众所周知;加上二人都姓蒋的缘故,不明就里的人甚至以为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

报纸上的照片和文字,令不少人信以为真,也令蒋先云百口难辨。一些怀疑蒋先云对信仰和组织忠诚性的流言开始散播开来,甚至时任湖北地区负责人的张国焘也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公然宣称“他要是不投靠蒋介石,我不姓张!



张国焘

尽管后来的事实我们都看到了,蒋先云至死没有投靠蒋介石,倒是张国焘主动脱离了党的队伍,对蒋介石“投怀送抱”——还真不如不姓张。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年4月11日,蒋先云年仅21岁的妻子李祗欣,由于操劳成疾,病逝于武昌。对于正身处舆论漩涡的蒋先云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噩耗,甚至可能是压倒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壮志未酬身先死,去留肝胆两昆仑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武汉,武汉各界天怒人愤,不仅国民政府当局宣布撤销蒋介石的一切职务,中共中央也及时发表了《为蒋介石屠杀民众宣言》。4月下旬,武汉各界成立了以蒋先云为主席的“反蒋委员会”,举行了有超过35万人参加的游行和讨蒋大会,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蒋先云 画像

蒋先云在大会上慷慨陈词:“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并带领群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爱妻亡故的巨大悲恸和不被一些同志所理解的情绪中,25岁的蒋先云披挂上阵,参加了旨在讨伐军阀张作霖的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的团长兼党代表。

这个团不仅大多数干部是新任命的,就连战士也多是刚招募来的。然而,具有极高超军事天赋的蒋先云,却依然能够像变魔术一样,让这支队伍经过他不到一个月的训练,就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怀着为了革命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与他一起奔赴前线。

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率部在河南临颍作战过程中前后三次负重伤,但都坚决拒绝下火线,甚至骑马冲锋陷阵,不幸被子弹击中,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蒋先云的去世使国共两党都极为震惊。原本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且前途难以估量的黄埔传奇,多次带领敢死队员突破重围、挽救革命于危难之中的军事明星蒋先云就这样陨落了!可是谁又看不出他的最后一战,分明是在以死明志呢?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蒋先云去世后,周总理亲自主持了党中央为他在武汉召开的追悼会,恽代英为他致悼词,国民党也追赠他“中将”军衔。

“他(蒋先云)死,是革命之大损失,我们不但要追悼他,而且要继续他的精神。”——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刊登的《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

蒋先云在黄埔军校同期的同学后来回忆说:“蒋先云有如恒星一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他是天然的领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龙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近日,王一博在《理想照耀中国·抉择》中饰演蒋先云的形象,使一众粉丝表示无比期待。



王一博饰演的蒋先云 剧照

在忠粉们大赞王一博有眼光、会选角色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王一博作为一介流量明星,不可能准确地拿捏近100年前这位身处白色恐怖之中的革命英雄虽然短暂却无比光辉的传奇人生,以及他的人生中许多独一无二且难以复制的细节。

笔者也忍不住好奇,在简单了解了集天才与英雄于一身的蒋先云的故事后,你们认为王一博能够hold住这个角色吗?让我们一起期待《理想照耀中国·抉择》中他的表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