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兴起了一阵铁锅热,所有的涂层锅都被安上了不健康的标签,铁锅这个人类用了上千年的传统锅具成了新宠。

然而,这些年有不少网友发现,明明就是一个炒菜的铁锅,怎么还被炒成了上千元的“奢侈品”了?

商家为了给自家铁锅搞一些独立的人设,往往会给产品加上“高端工艺”“独家设计”之类的标签,但这些理由到底能不能站住脚呢?售价千元的手工铁锅,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铁锅为啥这么贵?

铁锅价格有差异是正常的,不同的铁锅制作工艺不同,现在市面上很多昂贵的铁锅一般使用的都是手工锻造或者特殊浇铸。

某些品牌更是“非遗工艺”“纯手工打造”这样的旗号,就直接拉高了锅的身价,这些工艺听着挺玄乎,但其实也没那么高端,就是在做锅的时候更加费时费力,技术含量高一点。手工锅一般对铁质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原材料等级高自然成本就上去了,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这里面还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不论在哪个行业,大品牌总会在价格上有点任性。知名品牌不仅靠质量取胜,很多时候还靠品牌故事和营销手段拉高产品的附加值。

如果带点历史背景和传承故事,传承百年老字号的卖价肯定会往上涨,这就是典型的品牌溢价,几十块的铁锅就只能拼拼功能和质量,那些购买几百块甚至几千块锅的人买的根本就不是锅,而是锅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档次感。

但贵的东西真的就是好的吗?铸铁锅或精铁锅确实会有特殊处理,这些处理方法有时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技术活。



现在不少铁锅还带上了一些特殊功能做卖点,比如“补铁”“物理防粘”。不过这些所谓的神奇功能大多是商家夸大宣传。铁锅里的铁并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所以别想靠着用铁锅炒菜来补铁,效果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

另外所有铁锅都能做到无涂层防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烹饪技巧和用油方式,铁锅不粘本来就是它的物理特性,所以铁锅并不是功能越多越贵,有时候一些噱头功能并不能真正抬高锅的实用性。

生铁锅VS熟铁锅

当然锅和锅之间确实是不一样,至少在铁锅这个层面就有生铁锅和熟铁锅的区分,这俩虽然都是铁锅,但实际上差距可是相当大的。生铁锅和熟铁锅的使用体验几乎完全不同。要是不搞清楚这点,买错了锅就可能让下厨体验大打折扣。



生铁锅是用生铁铸造的,生铁的特点就是硬而脆,含碳量比较高,所以生铁锅的锅体一般都比较厚实。市面上的铸铁锅基本上都属于生铁锅这一类。这种锅的锅壁比较厚,大概在3到6毫米左右,整体非常沉重,拿起锅就能感觉到它的“份量感”。

因为厚度大,生铁锅的导热速度慢,炒菜时的加热过程也很长,掌握火候是非常考验烹饪功底的。

但它有个明显优点就是保温性很好,炖个汤煮个饭的锅内温度比较均匀稳定,不需要频繁调节火力。农村一些传统的大锅灶台很多都用的这种生铁锅,虽然费时但出来的菜确实有股“灶火味”。



熟铁锅就完全不同,熟铁锅的含碳量非常低,质地软而有韧性,整体锅体很轻薄,通常厚度只有1到2毫米。

大部分章丘铁锅这样的手工锻打锅就是熟铁锅,熟铁的导热性非常好,这种锅特别适合爆炒,用它做菜升温很快,轻薄的设计也让熟铁锅颠勺更为方便。

喜欢炫技的朋友炒菜时能感受到熟铁锅的自如颠动感,不像生铁锅又厚又重,用熟铁锅颠个小炒完全不在话下,家里做中餐爆炒特别适合选择这类锅,几秒钟温度就上来了,很快就能让菜受热均匀。



除了材质不同之外,这两种锅具的制作工艺也不一样,生铁锅大多采用铸造工艺,先融化铁水再倒入模具冷却成型。

这样的生产方式较为传统且机械化,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上的生铁锅普遍价格不高,除了一些带有特殊处理和高端设计高端铸铁锅,生铁锅的价格一般都比较亲民。

熟铁锅就完全不一样,锻打和压延本来就不可能降低制作成本,再加上现在人工费一直居高不下,真正经过纯手工打造的熟铁锅一般售价不会低。

买铁锅别犯傻!5个诀窍让你挑到好锅!

我们国家现在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生产铁锅对国内工业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所以各种各样的品牌和样式也是层出不穷,品种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



但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锅呢?其实挑铁锅并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掌握几个简单的诀窍,立马就能从小白变身成老司机,不会再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迷惑。以下这五个选锅诀窍,一个都不能少。

诀窍一:看光滑度

第1步一定要先去摸一摸铁锅的表面,铁锅不像瓷器,没必要追求光滑如镜的效果,生铁锅由于铸造工艺的原因,表面本身就不会太光滑。

如果生铁锅的表面过分光滑,反而说明它可能经过了过度打磨,内部搞不好藏着砂眼或者细微裂缝,锅用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坏掉。

所以我们在购买生铁锅时最好选那些表面稍微粗糙一些的,这反而证明锅体能更好地吸收油脂,长久使用后会在锅表面形成天然的油膜,这种油膜不但能让菜不粘锅,还能有效防止铁锅生锈。

熟铁锅则恰恰相反,由于熟铁锅锻打而成,表面自然是越光滑越好。如果看到熟铁锅的表面出现明显瑕疵或者不平整,最好放下别买,这种锅可能工艺不达标,后续使用非常容易粘锅或者生锈。



诀窍二:看平整度

锅的平整度也非常关键,有些铁锅看起来不错,可检查锅身就会发现凹凸不平,要么有些小凸起点,要么有些小坑点。

这样的铁锅不仅难看,还会影响使用体验,炒菜时锅内如果有凸起的小点,很容易让食材滑动不均匀,调料和食物都难以充分接触。炒个肉或者煎个蛋会出现一半已经糊了,另一半还没熟的情况,绝对是餐饮界的灾难及现场。

锅外壁也同样重要,如果有凹陷的砂眼,污垢或水分很容易藏在里面,时间长了那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就会让锅生锈甚至腐坏。

如果锅子平整度不过关,还会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破裂,现在就有一些不良商家会钻这个空子,把那些有瑕疵的铁锅以次充好,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表面过于完美的生铁锅要怀疑,表面有凹陷的熟铁锅要远离。



诀窍三:看锅底大小

看完了表面之后你一定要看一看锅底,锅底越小铁锅受热越均匀,很多朋友觉得锅底大,接触火源面积广,应该加热更快,其实这是个误区。

在选购铁锅时推荐选择锅底相对小一些的锅。锅底小了,火焰能够包住整个锅身,不仅锅底受热快,锅壁四周也能更好地吸收热量,整个锅体的温度更加均衡。炒菜时可以让食材在锅内各个部分都受热均匀,避免出现有的地方焦了,有的地方还没熟的尴尬场景。

小锅底的铁锅在使用明火灶台时会更省煤气,当火焰覆盖了整个锅底并蔓延到锅壁时,火候利用率更高,炒菜也更加高效。大火一开,铁锅很快升温,不用再担心着急时锅不够热的问题,掌握这个诀窍,能在日常使用中节省不少时间和煤气费,非常实用。



诀窍四:看锅壁厚薄

接着来看锅壁的厚薄度,无论是生铁锅还是熟铁锅,锅壁的厚薄必须均匀,不能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如果锅壁厚薄不均,加热时锅体各部分膨胀系数不一致,就很容易导致锅身变形,或者发生锅壁崩裂的情况。

生铁锅因为工艺原因锅壁一般偏厚,常见厚度在3到6毫米,虽然厚一点导热慢,但保温性能非常出色,符合中式烹饪中火慢炖的需求。

熟铁锅的厚度一般比较薄,只有1到2毫米,这种设计让熟铁锅具备了升温迅速的优势,适合爆炒类中餐做法,当然锅壁越薄不代表锅就越轻,锅壁薄的锅导热固然快,但遇到火力调节不均匀的情况,也很容易糊锅。

所以选择厚薄均匀的铁锅会让日后使用过程更加顺心,用这种锅炒菜做饭就能达到火力预期,不易出现炒糊或者锅子炸裂的情况。



诀窍五:听声音

还有很多人会忽略听声音这一个鉴别手段,超级铁锅发出的声音是行内人判断锅好坏的一把标尺。

我们在买锅具的时候可以一只手托住锅,另一只手用硬币或者金属物品轻敲锅底,发出清脆响亮声音的铁锅说明锅体较为厚实坚固,工艺也较好。

如果发出的声音沉闷或者散乱,那么这种锅的品质可能就差一些,声音清脆的锅体能够感受到较强的震动感,说明它的材料均匀,整个锅子坚固耐用。

如果我们在敲击时听到沉闷的声音,那这样的锅就尽量不要买,因为这样的锅常常有隐形的砂眼或者厚薄不均,长时间使用会引发各种问题。

下次去选购铁锅时不妨带个硬币,轻轻敲敲听听看,没有经验的朋友靠着声音和小技巧照样能挑选出高质量的铁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