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清晨,薄雾未散,一辆从福建光泽出发的小轿车缓缓驶入资溪收费站出口的ETC专用车道,费额显示器上跳出了“0元通行”的字样。车内一家三口正计划前往大觉山游玩,看到免通提示,游客陈泽高兴地说:“从光泽到资溪,大约37公里的路程,一路畅通,省钱又省心!”


这“0元通行”的一跳,看似轻松,却并不简单。它背后是一条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智慧路”——由资溪高速“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攻关团队在庞大的系统模型中夜以继日“调试”出来的。

自2024年5月江西资溪至福建光泽高速互免通行费政策实施以来,这条高速路正悄然改变着两地群众的出行方式。这一跨省互免高速通行费交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其“文旅+交通”的改革创新性举措为全国首创,也是江西首个成功落地的跨省互免通行费项目。2025年1月1日,互免政策如期续签,一条无形却实实在在的“惠民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而这条藏在数据里的“智慧路”,还在不断延伸。

实车测试“跑在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实现符合条件的车辆在资溪至光泽区间高速通行的全程免单,首先需要一个“看得见、跑得通”的真实测试体系。面对复杂的车型识别与计费逻辑,“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选择从最基础的场景构建入手。他们组织开展了覆盖小型客车类车型的实车测试,模拟OBU(车载单元)信号正常、ETC卡(不停车收费卡)屏蔽和非屏蔽等多种复杂情境,对资溪县与光泽县收费站之间可能发生的所有通行特情进行逐一演练。

团队成员奔赴各收费站区间,反复调试设备、核验数据,仅测试记录表就堆满了厚厚一摞。最终,他们提前完成了两地之间的全场景实车测试,确保所有通过高速、符合免通条件的小型客车均能“走得通、免得实、查得清”。

系统升级“算得准”

高速通行的免单逻辑,不仅需要前端设备识别准确,还需要后台系统能够快速反应、精准计费。为此,“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协同收费软件服务商,对原有收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与功能拓展,将符合互免政策的车辆统一标记为“优免车”,并将其费额设置为0元。通过后台逻辑判断,系统可实现免通车辆通行后在费额显示器上实时显示“0元”信息,让司乘人员“免”得安心、看得明白。

“两地之间高速免费时间为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针对已成套办理并使用ETC记账卡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里程为两地指定的4个收费站之间的收费里程,并且未欠缴高速公路通行费,下高速至上高速时间需隔断2小时。通行路线为江西资溪、法水至福建光泽(含光泽金岭)双向路段,面向9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张明提到,在高速大流量通行时,快速识别符合条件的车辆通行,少不了技术的支撑。

这一项技术改造看似简洁,实则背后是一整套逻辑体系的重构。工作室成员们在后台大量数据中“搭积木”,设定车辆类型、通行时间、路线区段、识别模式等多重参数,形成一整套闭环逻辑链条,实现从车辆识别、费额归类到前台显示的高效联动。该套系统不仅应用于资溪至光泽项目,还为后续其他跨省合作项目提供了通用模板,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大数据建模“管得住”

“免得好,还要管得住、用得巧。”互免通行政策不仅是一项便民利民的交通惠民举措,更是一场依托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演练。

在资溪高速“张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大力推动下,项目团队协同收费软件服务商创新建立了“一车一档”大数据车辆档案系统。每一辆符合免通条件的车辆,在系统中都拥有一套独立“身份证”,不仅记录其通行频次、通行时间、路线信息,还可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出其出行偏好和通行轨迹。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后台管理效率,还为后续的引流增收、差异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高频通行车辆的行为轨迹,可精准匹配广告投放、服务区布点等商业活动;通过掌握旅游高峰时段车辆流向变化,能为旅游部门优化景区承载能力提供决策支撑。科技创新的力量,正悄然改变传统交通管理的边界。

据统计,自互免政策实施以来,2024年江西资溪至福建光泽高速双向通行小型客车数量达65575辆,较2023年增长26076辆,增幅达66.02%。数据的跃升,正是政策落地、技术加持与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的生动写照。

这条双向“免单路”,不仅串联起两地的山水人文,也拉近了生活圈与旅游圈的距离,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万雯婷

值班编校:尹静彦、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余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