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每一秒都在和死神赛跑!”3月30日,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以“快准稳”的救治节奏,成功从死亡线上拉回一位80岁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患者。

“大脑生命线”告急,多学科团队启动“急救加速度”

当日凌晨,蔡爷爷在家中突发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完全瘫痪,急诊入院时已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微弱,命悬一线。该院卒中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多学科团队火速集结到位,快速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

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急诊CTA精准评估病情,迅速锁定“罪魁祸首”——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作为脑干供血的“核心通道”,一旦堵塞,短时间内即可引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急性脑卒中中最凶险的类型之一。

“黄金期”内打通“死亡”血管,八旬老人重获新生

“患者发病到入院仅3小时,仍在取栓‘黄金6小时’时间窗内。在短时间内取出脑血栓、恢复大脑血流灌注,是挽回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救治方法。”神经内科主任张志高向家属解释病情时强调,“脑卒中救治没有‘等待’的余地,早一秒开通血管,就多一分救治希望。”经家属同意后,蔡爷爷被紧急转运至介入手术室。



【介入团队手术中】

介入团队迅速完成脑血管造影,证实蔡爷爷为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



【术中造影,责任血管】

介入团队采用“支架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技术,术中一次性完整取出血栓,并解除血管狭窄,成功恢复脑干血流灌注。



【取出的血栓】



【取栓后血管完全再通】

术后第二天蔡爷爷就完全清醒。经重症医学科与神经内科的精心治疗,蔡爷爷出院时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创造了后循环卒中救治的成功案例。

“真没想到80岁了还能恢复得这么好!”家属激动地说。



【家属为救治团队送来锦旗】

“快!准!协作!”,破解后循环卒中救治难题的关键

“患者能在呼吸衰竭、瞳孔散大的情况下抢救成功,关键在于‘快速响应’。”张志高主任指出,从快速识别病情、启动抢救流程到实施介入治疗,多学科无缝协作将“入院到完成股动脉穿刺时间(DPT)”控制在60分钟内,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关键时间窗口。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该院卒中中心呼吁: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牢记“120”识别法(1张脸歪斜、2只手臂无力、0言语障碍),及时就医才能抓住救治黄金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徐斌 张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