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黄浦江畔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

江川路街道河东小区

曾因房屋外立面斑驳、公共设施老旧

饱受居民诟病

历经“美丽家园”改造工程

如今这里华丽蜕变

诞生了全新的“河东拾景”

成为令人瞩目的“15分钟生活圈示范点”

在社区里,这十个“景点”巧妙串联成游览动线,沿着“景点”悠然漫步,居民访客既能重拾城市记忆,也能体验整个社区的崭新美景。一起来看看——


“河东拾景”,焕新社区万象

踏入河东小区北门,一幢临路而立的奶黄色小楼率先映入眼帘,敞亮的落地窗搭配简约温馨的装饰风格,尽显现代活力。这便是“河东拾景”的“第一景”——河东居民区党群服务站。


谁能想象到,改造前这里竟是一处闲置的公共厕所用房。如今,它已华丽转身,茶咖空间、社区食堂、亲子活动……成为当之无愧的“社区汇客厅”。自去年试营业以来,这里人气持续高涨,月均吸引近8000人次到访。

“以前小区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好去处,现在不仅能让我们喝喝茶、聊聊天,还有各种活动可以参与,我家孩子周末都爱往这儿跑。”居民张阿姨笑着说道,脸上幸福满满。


沿着修葺一新的小区主干道南溪路继续前行,路旁“美景”不断。一片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现已精心打造为“拾光长廊”,元宵猜灯谜时的热闹非凡、“三・五”学雷锋活动的爱心涌动,都在此轮番上演,为居民们提供了休憩、议事、交流的温馨场所。


道路旁,还有一处曾因管理不善而脏乱差、饱受居民投诉的小小杂货店,在居委会联合多部门的专项整治下,摇身一变成为整洁有序的便民超市,不仅根治了异味问题,还为居民提供了“15分钟生活圈”的便捷服务。


行至小区东南门,新建的门头与规范设立的门岗格外醒目,堪称社区“一景”,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家园意识。


而在距大门不远处,又有一处著名“景点”——全市首个嵌入式“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河东科创港湾人才公寓,它由8户家庭厨卫合用的非成套住宅改造而来。改造后,用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对外供应床位268个,让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等人才能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在“硬件”升级方面,新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也是河东社区一景。过去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现象严重,如今集中充电场由原先的2处增至26处,充电设施接口从40个增加至368个,超100%覆盖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


此外,小区内曾经作为露天菜场,充斥着晾晒衣物与随意种菜现象的场地,如今已变身为配备多样化健身设施和器材的居民健身苑点,充分满足了居民“家门口”的健身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河东小区地处黄浦江畔,过去内涝严重,“小雨堵车、大雨积水、暴雨看海”,居民戏称这里为“水上威尼斯”。通过积水点改造与新增智能抽水泵、加固防汛墙共同构建起安全屏障,当初台风“烟花”时的积水痕迹,如今化作不锈钢防汛刻度碑上的水深刻度,成为社区景点之一,更是社区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材。


小区通往黄浦江的江景阶梯,则融入清代闵行镇才女李提的《东阁观潮》诗句,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底蕴,为居民提供了观赏黄浦江景的绝佳位置。新建的凉亭设计简约大气,兼具遮阳、避雨和观赏功能,也是居民休闲纳凉的理想之地。



从破解积水内涝难题到打造人才公寓,从更新健身设施到构建文化空间,河东小区改造工程始终紧扣居民需求,精准发力,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记者了解到,如今“河东拾景”已成为江川路街道可复制的社区更新模式,为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河东拾景’是居民对于社区变化愿景的真实落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河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宁表示。


“我们‘拾景’里打造的空间,像‘第一景’新的党群服务站,这些空间美化都是居民群策群力,自己出力出物装扮出来的。同时,我们在b区的居委会目前也完成了更新,社创议事中心也搭建好了。大家把自家的花草、瓶瓶罐罐汇聚起来,打造出一个议事露台,践行社区低碳循环利用理念。”邵宁说道。


邵宁认为,“美丽家园”硬件改造完成后,后续工作重点还在于小区软件的不断提升。

“居民有些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我们耐心引导改变。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会依靠社区自治团队,如社创团队、议事团和智囊团等,将他们进一步整合起来,形成管理闭环,通过宣传家门口‘景点’及变化成效,让居民更加增强爱护小区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为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今日闵行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