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在中华民族众多传统文化中最独特的存在,它不仅雅俗共赏,更有着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结婚生子,乔迁新居,过年过节,老人去世对联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据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人们为了驱邪避灾,就把门神刻在桃木之上,俗称“桃符”!这种桃符到了唐宋时期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新宠。在他们的创新之下,对联就此形成了。



到了明朝时期,对联已经不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了,在朱元璋的推动下,对联已经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了,明朝也是对联百花齐放的时期,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都很喜欢对联文化,对对子也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游戏。

明朝的时候,江南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青楼,去此青楼的不一定要有钱,但必须得有才,因为想要进入青楼必须得经过一道考验,而考验就是对对子,这座青楼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名叫姜霓。她不仅才华横溢,长得还十分漂亮,很多人都想一睹芳容,如果能通过考验,还能获得跟才女单独相处得机会。



一天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和徐祯卿四人来到这座青楼,他们早就听闻这座酒楼的独特之处,今日亲自来会会,但得知江南四大才子全部都来时,姜霓亲自出来迎接了,四大才子看到姜霓后赞叹其美貌,都想获得与姜霓单独相处得机会,于是就让姜霓出题。

姜霓酒楼前面的亭子上有一只蜻蜓,便来了灵感,出了一句非常有难度的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别看这句上联只有短短七个字,其难度堪比登天,三组词语都是同音不同字,并且还描绘出一句非常有意境的画面,蜻蜓轻轻的停在了亭子上。想要对出与之匹敌的下联太难了。



文征明对这句上联表示赞不绝口,然后摇摇头表示自己对不出下联,祝枝山和徐祯卿同样表示对不出下联,四大才子已三大才子放弃了,只剩唐伯虎了。

唐伯虎首先对姜霓的才华表示佩服,然后说道:“姑娘的上联虽然有难度,但也不少无解的。在下正好想到了一句下联,不知能否让姑娘满意!”

唐伯虎对出的下联是:佳人嫁人家人哭。

此下联一出,在场之人无不鼓掌叫好。就连姜霓也是连连称赞道:“不愧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小女子佩服不已!”说罢,姜霓便邀请唐伯虎进入了酒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